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8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人」。《說文解字.部》:「,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聳特立。唐.劉禹錫〈九華山歌〉:「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稜角。」
2.光禿。如:「兀鷹」。唐.杜牧〈阿房宮賦〉:「蜀山兀,阿房出。」
1.尚、仍、還。《水滸傳》第九一回:「黑旋風李逵兀是火剌剌的只顧砍殺。」
2.渾然無知的樣子。《文選.陸機.文賦》:「兀若枯木,豁若涸流。」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三:「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3.不安的樣子。如:「兀兀難安」。漢.傅毅〈舞賦〉:「兀動赴度,指顧應聲。」
動搖、飄蕩。《後漢書.卷七四下.袁紹傳》:「未有棄親即異,兀其根本,而能全於長世者也。」宋.蘇軾〈好事近.湖上雨晴時〉詞:「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
加在代詞前形成複詞。如:「兀那」、「兀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應、許可。如:「應允」。唐.韓愈〈上鄭尚書相公啟〉:「不蒙察允,遽以慚歸。」
公平、得當。如:「公允」。《後漢書.卷五八.虞詡傳》:「祖父經,為郡縣獄吏,案法平允,務存寬恕。」
果真。《詩經.大雅.公劉》:「度其夕陽,豳居允荒。」漢.揚雄《法言.問道》:「允治天下,不待禮文與五教,則吾以黃帝堯舜為疣贅。」
姓。如上古時代有允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小孩。如:「兒童」、「嬰兒」。《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2.子女對父母的自稱。《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
3.稱謂。父母對子女的稱呼。《水滸傳》第四二回:「我兒,你去了許多時,這幾年正在那里安身?」
4.長輩稱呼晚輩。如:「姪兒」、「孫兒」。
5.年輕男子。唐.白居易〈雜興〉詩三首之一:「遂習宮中女,皆如馬上兒。」
6.輕視、辱罵對方為「兒」。《後漢書.卷七五.呂布傳》:「布目備曰:『大耳兒最叵信!』」
附於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之後,構成詞,與所附的詞合為兒化音,一般無義。附於詞尾:(1)接名詞。如:「花兒」、「鳥兒」、「老頭兒」、「美人兒」(2)接動詞。如:「拐彎兒」、「找蹅兒」。(3)接副詞。如:「快快兒」、「慢慢兒」。
姓。通「倪」。如漢代有兒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勝任。《說文解字.克部》「克」字清.段玉裁.注:「鄭箋云:『仔肩,任也。』許云:『勝任也。』」唐.劉禹錫〈為杜司徒謝賜追贈表〉:「常懼不克負荷,以忝前人。」
2.戰勝、攻破。如:「克敵」、「攻無不克」。《左傳.莊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然操遂能克紹,非惟天時,抑亦人謀。」
3.制服、約束。如:「克服」、「以柔克剛」。《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何晏集解引馬融注:「克己,約身。」
4.約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淮使戒裝,克日當發。」
5.剋扣。《水滸傳》第八三回:「寡人御賜之酒,一瓶克減半瓶。」
6.消化。如:「多吃水果能克食。」
量詞。英語gram的音譯,為現行法定度量衡的質量單位,俗稱為「公克」。參見「公克」條。
能。如:「不克分身」。《書經.大禹謨》:「克勤於邦,克儉於邦。」唐.柳宗元〈封建論〉:「人不能搏噬,而且無毛羽,莫克自奉自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似牛的野獸。《爾雅.釋獸》:「兕,似牛。」晉.郭璞.注:「一角,青色,重千斤。」《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免冑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2.量詞。計算錢幣的單位。一元等於十角。通「圓」。如:「十元」、「五十元」。
3.代數式中,表示未知數的文字稱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4.朝代名。參見「元朝」條。
5.姓。如唐代有元稹。
1.為首的。如:「元兇」、「元首」。
2.開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3.大的。《書經.大禹謨》:「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高柔傳》:「逮至漢初,蕭、曹之儔並以元勛代作心膂。」
4.善的。《書經.舜典》:「柔遠能邇,惇德允元。」《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抨巫咸以占夢兮,迺貞吉之元符。」
5.基本的。如:「元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交換。如:「兌換」。唐.丁仙芝〈餘杭醉歌贈吳山人〉詩:「十千兌得餘杭酒,二月春城長命杯。」
2.憑票據支付或領取現金。如:「兌現」、「匯兌」、「擠兌」。
3.攙入。如:「這水太燙了,兌點冷水進去。」
4.拚、搏。《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你這剪徑的毛團!我須是認得你。做這老性命著與你兌了罷!」
《易經》卦名:(1)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沼澤。(2)六十四卦之一。兌(☱)下兌(☱)上。象亨通而利於守正之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能由視覺器官接收,使人察覺物體存在的電磁輻射。如:「日光」、「燈光」。
2.榮耀、名譽。如:「為國爭光」。《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邦家之光。」
3.景色。如:「風光」、「觀光」、「春光明媚」。
4.時間。如:「光陰」、「時光」。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5.恩惠、好處。常用在客套話。如:「沾光」、「叨光」。《紅樓夢》第二二回:「明兒就這樣行,也叫他們借咱們的光兒。」
6.姓。如晉代有光逸。
1.彰顯、發揚。《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2.裸露。如:「光著腳丫子」、「光著身子」。
1.明亮。如:「光天化日」。《文選.揚雄.羽獵賦》:「若光若滅者,布乎青林之下。」
2.平滑。如:「光滑」。唐.韓愈〈進學解〉:「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1.完、盡。如:「吃光」、「用光」、「花光」。
2.僅、只。如:「光說不做」。《紅樓夢》第一○一回:「也不光為我,就是太太聽見也喜歡。」
3.對人說的客套話。如:「歡迎光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祖先。《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
2.首要的事務。《禮記.學記》:「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3.原先、先前。《紅樓夢》第七二回:「這兩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4.先生的簡稱。《漢書.卷六七.梅福傳》:「夫叔孫先非不忠也。」
5.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先軫。
對已去世者的尊稱。如:「先父」、「先人」、「先聖先賢」、「革命先烈」。
1.時間或次序在前。如:「先發制人」、「近水樓臺先得月」。《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詩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鴨先知。」
2.暫時。如:「你先不要慌,我們慢慢想辦法來解決。」
1.倡導、先行。《論語.子路》:「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文選.曹植.求自試表》:「突刃觸鋒,為士卒先。」
2.時間居前。唐.韓愈〈師說〉:「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3.事前聯繫、介紹。《漢書.卷四三.酈食其傳》:「此真吾所願從游,莫為我先。」
1.不當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
2.領導、率導。《禮記.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