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9.16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覆蓋。《說文解字.部》:「,覆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帽子。如:「皇冠」、「鳳冠」、「桂冠」、「怒髮衝冠」。《左傳.哀公十五年》:「君子死,冠不免。」
2.位於頂端像帽子的東西。如:「雞冠」、「花冠」。南朝陳.徐陵〈鬥雞〉詩:「花冠已衝力,芥爪復驚媒。」
1.戴帽子。《漢書.卷四三.酈食其傳》:「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
2.男子已成年。唐.劉禹錫〈子劉子自傳〉:「初,禹錫既冠,舉進士,一幸而中試。」《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朱重長成一十七歲,生得一表人才,須然已冠,尚未娶妻。」
3.覆蓋。《文選.江淹.雜體詩.謝僕射》:「時菊耀巖阿,雲霞冠秋嶺。」
4.超越、領先。如:「獨冠群芳」。《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太史公曰》:「位冠群臣,聲施後世。」
5.加上。如:「冠夫姓」、「冠罪名」。
一種古代的儀式。為年滿二十歲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禮。後亦稱成年男子為「冠」。《論語.先進》:「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第一的、最優秀的。如:「冠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閒散。《周禮.地官.槁人》:「槁人掌共外內朝冗食者之食。」唐.韓愈〈進學解〉:「三年博士,冗不見治。」
2.雜亂。宋.王安石〈進修南郊敕式表〉:「而臣等承撰次之明詔,迨茲彌歲,僅乃終篇,猶因用於故常,特刪除其紛冗。」《金史.卷一○八.胥鼎傳》:「天下之大,萬機之眾,錢穀之冗,非九重所能兼。」
3.繁忙。宋.劉宰〈走筆謝王去非遣餽江鱭〉詩:「知君束裝冗,不敢折簡致。」
4.多餘無用的。如:「冗員」。《文選.陸機.文賦》:「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5.愚劣。晉.傅咸〈致汝南王亮書〉:「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竊以為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覆蓋器物的布巾。《儀禮.公食大夫禮》:「簠有蓋冪,凡炙無醬。」《遼史.卷五二.禮志五》:「冊案置褥左,去冪蓋。」
2.數學上指同一數自乘若干次的乘方。如2自乘四次,就是2的四次冪。
覆蓋。《周禮.天官.冪人》:「祭祀以疏布巾冪八尊。」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灤陽消夏錄二》:「愁煙低冪朱扉雙,酸風微戞玉女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幽暗。如:「幽冥」。《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夷伯,世大夫,正晝雷,其廟獨冥。」
2.愚昧、不明事理。如:「冥頑不靈」。
3.與人死後有關的。如:「冥婚」、「冥器」。
1.遠離。晉.陶淵明〈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中〉詩:「閑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
2.暗合、默契。魏.高允〈徵士頌〉:「神與理冥,形隨流浪。」
1.地獄。如:「唐太宗入冥記」。《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傷誠善之無辜兮,齎此恨而入冥。」
2.海。《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3.姓。如漢代有冥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大的墳墓。如:「野冢」、「英雄冢」。《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
2.山頂。《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3.封土祭祀地祇的地方。即「社」。參見「冢土」條。
居長的、居首的。參見「冢婦」、「冢息」、「冢宰」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受到委屈的。如:「冤情」、「冤魂」。《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嗟乎,冤哉亨也!」
2.仇恨的、怨恨的。如:「冤家」。唐.李頻〈哭賈島〉詩:「恨聲流蜀魄,冤氣入湘雲。」
3.受騙、不划算。如:「花真錢,買假貨,太冤了。」
1.仇恨、怨恨。如:「結冤」、「冤冤相報」。唐.韓愈〈謝自然〉詩:「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2.委屈。如:「申冤」、「訴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進的樣子。《文選.揚雄.羽獵賦》:「三軍芒然,窮冘閼與。」
冘豫:遲疑不決。《後漢書.卷六九.竇武傳》:「武復數白誅曹節等,太后冘豫未忍,故事久不發。」《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六年》:「囂復多設疑故,事久冘豫不決。」也作「猶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深。如:「冞入其阻」。
2.越、更。唐.方干〈送許溫〉詩:「壯歲分冞切,少年心正同。」元.馬端臨〈文獻通考自序〉:「晉時分州為十九,自晉以後,為州冞多,所統冞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積。同「聚」。《說文解字.部》:「冣,積也。」《史記.卷三.殷本紀》:「大冣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裴駰集解引徐廣曰:「冣,一作聚。」
極。通「最」。《說文解字.部》「冣」字.清.段玉裁.注:「冣與最音義皆別……至乎南北朝冣最不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