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241 ms
共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洹水」條。
|
祇洹精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佛教聖地之一。為祇樹給孤獨園的省稱。相傳是憍薩羅國給孤獨長者,用大量黃金向波斯匿王太子祇陀購買他在舍衛城南的花園,建築精舍,供作釋迦牟尼佛居住說法的場所。而祇陀太子亦將園中樹木奉獻給釋尊。因以二人名字命此精舍。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卷一:「中有禪房一所,內置祇洹精舍,形製雖小,巧構難比。」也稱為「祇園」、「孤獨園」。
|
洹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黎城縣,東流入河南省境,至內黃縣注入衛河。戰國時蘇秦說六國合從,即盟於此水之上。也稱為「安陽河」。
|
洹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盛大的樣子。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六上.釋訓》:「洹洹,流也。」疏證:「《太平御覽》引《韓詩注》云:『洹洹,盛也。』」
|
須陀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入聖道的果位之一。為聲聞乘初果。證得須陀洹的人必不再投生三惡道,並且決定將會解脫輪迴。須陀洹可分須陀洹向和須陀洹果。須陀洹向是指已入聖道,但還未達須陀洹果的境界。《大智度論》卷三:「彌勒佛隨眾心,為說種種法,有人得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也作「預流」。
|
鏡花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鏡花水月」之「花」,典源作「像」,謂影像。鏡中的影像,水裡的月亮。比喻虛幻不實在。#語本《遠什大乘要義問答.卷上.辯法身如幻常光泥洹三義》。
|
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約定。如:「不期而遇」。《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三國魏.曹丕〈秋胡行〉:「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
|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容貌的美醜作為認識、評斷或任用人材的標準。《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鏡花緣》第一八回:「究竟是他受業之師,況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學問豈能懸殊?若以尋常老秀才看待,又是以貌取人了!」也作「以容取人」。
|
逕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距極遠。《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金.酈權〈白鶴璧遊善應洹山〉詩:「感物復嘆嗟,醉語忽逕庭。」也作「徑廷」、「徑庭」。
|
水月鏡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鏡花水月」之典源,提供參考。 #《遠什大乘要義問答.卷上.辯法身如幻常光泥洹三義》1>佛法身者,同於變化,化無四大五根。所以者何?造色之法,不離四大,而今有香之物,必有四法,色、香、味、觸;有味之物,必有三法,色、味、觸;有色之物,必有二法,有色、有觸;有觸之物,必有一法,即觸法也。餘者或有或無:如地,必有色、香、味、觸。水有色、味、觸,若水有香,即是地香。何以知之?真金之器,用承天雨,則無香也。火必有觸,若有香者,即是木香。何以知之?火從白石出者,則無香也。風但有觸,而無色也。若非色之物,則異今事。如鏡中像,水中月,見如有色,而無觸等,則非色也。化亦如是,法身亦然。 〔注解〕
...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