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8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說、講。如:「難之隱」、「大不慚」、「苦不堪」、「知無不無不盡。」
2.談論。《論語.學而》:「賜也,始可與詩已矣。」宋.蘇軾〈日喻〉:「故世之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
3.陳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4.詢問。《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叔孫氏之司馬鬷戾於其眾曰:『若之何?』莫對。」
5.告訴、告知。《史記.卷九七.陸賈傳》:「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1.話語、所說的話。如:「有在先」、「忠逆耳」、「人可畏」。《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而觀其行。」
2.字。如:「七詩」、「共三十萬」。《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3.一句話稱為「一」。如:「一興邦」、「一以蔽之」、「君子一既出,駟馬難追。」
4.學說、論。如:「一家之」。《孟子.滕文公下》:「楊朱、墨翟之盈天下。天下之,不歸楊則歸墨。」《韓非子.孤憤》:「又將以法術之,矯人主阿辟之心,是與人主相反也。」
5.姓。如春秋時有偃。
語助詞,無義:(1)置於句首。《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既遂矣,至于暴矣。」《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歸於好。」(2)置於句中。《易經.繫辭上》:「德盛,禮恭。」《詩經.邶風.泉水》:「駕出遊,以寫我憂。」
參見「」(二)條。
桃李不,下自成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蹊,小路。全句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太史公曰》:「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下自成蹊。』此雖小,可以諭大也。」也作「桃李不,下自成行」、「桃李無,下自成蹊」。
一句好話,即使在嚴冬中也可讓人溫暖;一句傷人的話,縱使在炎熱的六月也會使人感到心寒。例:良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講話做毋得信嘴出。(良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不可隨口亂說。)
簡意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辭簡練,意思完備。如:「先生這幾句話簡意賅,真是令人佩服。」《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傳三.陳奐傳》:「奐嘗大毛公詁訓傳簡意賅,遂殫精竭慮,專攻毛傳。」
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論語.學而》:「子曰:『巧令色,鮮矣仁。』」《西遊記》第三二回:「你做出這樣獐智,巧令色,撮弄他去甚麼巡山,卻又在這裡笑他!」
之鑿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確實而有根據。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灤陽消夏錄四》:「宋儒據理談天,自謂窮造化陰陽之本;於日月五星,之鑿鑿,如指諸掌。」《老殘遊記二編》第一回:「若像起課先生,瑣屑小事,之鑿鑿,應驗的原也不少,也是那只叫做術數小道,君子不屑。」
而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理淺顯,不待說明即可曉悟。《孟子.盡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而喻。」《老殘遊記二編》第一回:「當日在揚州與老殘會過幾面,彼此甚為投契,今日無意碰著,同住在一個店裡,你想他們這朋友之樂,儘有不而喻了。」
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與心意相違背。如:「他一向討厭交際場合,因為人們說的盡是些不由衷的應酬話。」也作「不由中」。
既出,駟馬難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一句話說出口,就是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上。比喻話已說出口,難再收回。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大丈夫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番悔之理?」《醒世恆.卷五.大樹坡義虎送親》:「自古道:『一既出,駟馬難追。』他既有在前,如今怪不得我了。」
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鼎,古代禮儀中的重器。九鼎,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以象九州。一九鼎形容說話很有分量。《歧路燈》第五回:「李瞻岱來學中備了一分禮,央前任寅兄與我說:『二位老師,一九鼎。』誰知婁昭不肯去也罷了,他還推到他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