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12225 收藏人次:4062070
過分。參見「恭」條。
1.人體下肢的總稱。亦專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稱為「腳」。《說文解字.部》:「,人之也,在下。」如:「舉」、「失跌跤」。唐.韓愈〈山石〉詩:「當流赤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2.動物的下肢,用來奔走或爬行。如:「節動物」、「百之蟲」。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願駝千里,送兒還故鄉。」
3.器物下面支撐的部分。《易經.鼎卦.九四》:「鼎折。」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勢分三鼎,業復五銖錢。」
4.姓。如戰國時韓國有強。
1.踏。《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野羊。」
2.滿、使滿。《漢書.卷五.景帝紀》:「其唯廉士,寡欲易。」《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來奔。」
3.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為天下谷,常德乃,復歸於樸。」《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也。』」
1.夠量的、不缺乏的。如:「充」、「心滿意」、「豐衣食」。
2.富裕。如:「富」。
1.整整的、完全的。如:「玩了一星期」、「樂了一天」、「在水中悶了有二分鐘的氣。」
2.堪、可以。如:「供參考」、「慰吾懷」、「以自豪」。
3.值得。如:「何掛齒」、「微不道」。
胼手胝     
瀏覽人次:65244 收藏人次:10056272
手掌腳底的皮膚磨出了繭。形容極為辛勞。如:「他們胼手胝開墾出這一大片土地。」宋.葉適〈謝除寶謨閣直學士提舉鳳翔府上清大平宮表〉:「臣力耕朽壤,勤鑿枯泉,空有胼手胝之勞,曾無曝背食芹之獻。」
適履     
瀏覽人次:33795 收藏人次:3766640
履,鞋。削適履意指鞋小腳大,故將腳削小以適應鞋的尺寸。語本《淮南子.說林》:「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而適履,殺頭而便冠。」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如:「擷取他人經驗時,應視自己的需求靈活運用,不可削適履。」也作「刻適屨」、「截趾適屨」、「削趾適屨」、「削就履」、「刖趾適屨」、「刖適屨」。
畫蛇添     
瀏覽人次:30899 收藏人次:1936014
戰國時有楚人以比賽畫蛇決定誰可以喝酒,有人畫好後又添畫四隻腳,此時第二個人也已畫成,第一個人則因為多畫了根本不存在的蛇,反而失去本已贏得的酒。典出《戰國策.齊策二》。後比喻多此一舉而於事無補。《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也。」也作「畫蛇著」、「為蛇添」、「為蛇畫」。
輕重     
瀏覽人次:25585 收藏人次:1150768
原指有實力的人,處於勢均力敵的兩強之間,只要稍微一抬腳傾向一方,就能影響兩邊的輕重,打破均勢。比喻所居地位極為重要,一舉一動皆以影響全局。如:「國家建設的計畫舉輕重,要審慎規劃與討論,才可付諸施行。」
微不     
瀏覽人次:23357 收藏人次:2266948
卑微渺小得不值得一提。如:「個人的力量雖是微不道,但只要大家團結合作,必能凝聚成一股力量。」
千里之行,始於     
瀏覽人次:21233 收藏人次:398727
千里遠的路程是從邁開腳下的第一步開始。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漸累積而成的。《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下。」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初真十戒》:「所謂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昇天。」也作「千里始下」。
不前     
瀏覽人次:20772 收藏人次:518768
停止腳步,不往前行。比喻有所顧忌,不願去做。《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也作「裹不進」。
無措     
瀏覽人次:17608 收藏人次:1495238
手腳無處安放。語本《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形容舉止慌亂,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陳書.卷六.後主本紀》:「自畫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無措。」《三國演義》第六七回:「孫權縱馬上橋,橋南已折丈餘,並無一片板。孫權驚得手無措。」也作「莫措手」、「手腳無措」、「手失措」。
一失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15961 收藏人次:114258
一旦犯錯墮落,便遺憾終身。《隋唐演義》第六五回:「諺云:『一失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古人說的:『一失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我也明知道對不住人,但是叫我也無法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