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0.55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心、滿足。如:「諸事不」。《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長卿久宦遊不,而來過我。」《紅樓夢》第四六回:「天下的事未必都心如意的。」
2.順從、順應。如:「半身不」。《國語.周語下》:「節之鼓而行之,以八風。」
3.成功、成就。如:「殺人未」。唐.柳宗元〈瓶賦〉:「功成事,復於土泥。」《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男兒未平生志,且樂高歌入醉鄉。」
4.進、通達。《易經.大壯卦.上六》:「象曰:不能退,不能。」
5.薦舉、進用。《書經.仲虺之誥》:「佑賢輔德,顯忠良。」《禮記.月令》:「命太尉,贊桀俊,賢良,舉長大。」
6.生長。《漢書.卷二二.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
7.盡、止。《禮記.曲禮上》:「有後入者,闔而勿。」
1.終究、竟然。《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及高祖貴,不知老父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此人後生無比,不為世所稱,亦是奇事。」
2.就、於是。《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乃前,拔劍擊斬蛇,蛇分為兩。」《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而穆公用之并國三十,霸西戎。」
1.遠郊、郊外。《書經.費誓》:「魯人三郊三,峙乃芻茭。」《禮記.王制》:「不變,移之,如初禮。」
2.小溝。《周禮.地官.人》:「凡治野,夫間有上有徑。」《儒林外史》第四○回:「溝間有洫,洫間有。」
3.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儀禮.大射禮》:「袒決,執弓右,挾之出。」
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兵圍攻趙國,平原君至楚求救,其門下食客毛自薦前往,並說服楚王同意趙楚合縱。典出《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後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學那毛自薦,倘大人看我可為公子之師,情願附驥。」也作「毛自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心如意。如:「諸事順」。
半身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一側麻痺癱瘓失去自主的能力,多屬中風或脊椎受損的後遺症。也稱為「偏廢不仁」、「偏風」、「偏癱」、「偏枯」。
寂然不動,感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易‧繫辭上〕第十章說:「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通天下之故。」易涵蓋天下之事理,包羅萬象,在平時看來,並沒有特別的思慮,也沒有特別的作為。在未有感應之前,固若磐石,寂靜無聲;一有所感,便如響斯應,豁然貫通天下事物之理。
  據了解,「易」字含著「不易」和「變易」兩個意義。「不易」可以解釋為「不變」,即是「不動」,指事物本然的狀態。「變易」則是「改變」或「變化」,是應某種情況而生,即是「動」;而「動」並不是全然被動的盲動,是「動自有其理」,依理而動,所以沒有紊亂,沒有阻礙,而能夠通達。後世有「守如處女,出如脫兔」兩句話,可以和「寂然不動,感而通」相參照。
...
其所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成希望。如:「經過多年的努力,她終於其所願,拿到醫學博士學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達成。如:「未其志」、「殺人未」。《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甚為可惜。」
功成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立了功業,成就了名聲。唐.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功成名會歸老,請向東山為近鄰。」也作「功成名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心如意。《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心,吵鬧起來。」《紅樓夢》第七一回:「倘或我在今日明白,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心一輩子了。」也作「意」、「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順利達成,不能如願。三國魏.吳質〈答魏太子牋〉:「惜其不,可為痛切。」《紅樓夢》第五九回:「他娘也正為芳官之氣未平,又恨春燕不他的心,便走上來打了個耳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