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0.07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毛髮中較長者稱為「」。《爾雅.釋言》:「,選也。」宋.邢昺.疏:「毛中之長毫,曰。」
2.比喻出眾的人才。唐.太宗〈令河北淮南諸州舉人詔〉:「江淮吳會,英斯在。」
3.古代孩童下垂至眉的髮式。《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實維我儀。」漢.毛亨.傳:「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飾。」
4.獸類頭頸上的長毛。《淮南子.原道》:「馬被而全足者,天也。」《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
5.古代用犛牛尾作裝飾的旗幟。通「旄」。《文選.張協.七命八首之三》:「建雲,啟雄芒。」唐.李善.注:「,與旄古字通。」
流行的、時興的。參見「時」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時的俊傑。《後漢書.卷六.孝順帝紀.贊曰》:「孝順初立,時允集。」《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見是老廣文帶了許多時到家,甚為喜歡。」
2.今稱趨於時尚、流行。為英語smart的音譯。如:「他的衣服非常時。」《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說罷進去更衣,停了好一會才走出來,卻換了一身時的裝束。」
棄如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弁,黑布冠。,孩童的垂髮。棄如弁指古代男子行成年加冠之禮,先以黑布冠將垂髮束好,盤於頭上,三次加冠後,便丟棄不用。見《左傳.昭公九年》「豈如弁而因以敝之」句下晉.杜預.注。後用以比喻毫不吝惜的丟棄無用之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垂髮的小孩子。元.周伯琦〈初秋同楊國賢太監耀珠巴戩少監子貞監丞暨僚屬重汎湖遊西山〉詩:「稼寶豐黃雲,擊壤喧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男子成人時舉行冠體,先加緇布冠,次加皮弁,後加爵弁,三加之後剃去垂,不再用緇布冠。後即用弁來比喻沒有用的東西。《左傳.昭公九年》:「豈如弁,而因以敝之。」
2.玩弄、輕視。《醉醒石》第一四回:「即如王敦、桓玄干犯名義,謀反篡位,先時戕害僚友,繼而弁君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美譽的讀書人。《詩經.大雅.思齊》:「古之人無斁,譽斯士。」《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騷客即是詩人,譽乃稱美士。」
趕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迎合流行,追求時尚。如:「趕時的人往往跟著流行趨勢穿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昴宿的別稱。《史記.卷二七.天官書》 :「昴曰頭,胡星也,為白衣會。」唐.張守節.正義:「昴七星為頭。」也作「旄頭」。參見「昴」、「旄頭」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智過人之士。《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三》:「臣聞俊之才,世所希乏。」也作「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俊秀之士。《儀禮.士冠禮》:「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