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19 ms
共 17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部》:「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
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如:「人中之龍」。《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如:「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
5.像龍形的長條物。如:「水龍」、「車水馬龍」。
6.人造化學纖維紡織品的簡稱。如:「尼龍」、「達克龍」。
7.姓。如秦代有龍且。
皇帝的。如:「龍床」、「龍袍」、「龍顏」、「龍心大悅」。
|
車水馬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車馬絡繹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參見「車如流水馬如龍」條。《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花天酒地,鬧個不休,車水馬龍,日無暇晷。」
|
葉公好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葉子高喜歡龍,家裡全用龍來雕飾。天上的龍知道此事,特到葉公家的窗口窺視。葉公見了真龍,卻嚇得面無人色。典出漢.劉向《新序.雜事》。後以葉公好龍比喻表裡不一,似是而非的假象。《三國志.卷三八.蜀書.秦宓傳》:「昔楚葉公好龍,神龍下之,好偽徹天,何況於真。」
|
畫龍點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梁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壁上畫龍,並為其中二龍點上眼睛,龍便破壁乘雲飛去的故事。見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梁》。後用以比喻繪畫、作文時在最重要之處加上一筆,使全體更加生動傳神。明.張鼐〈讀卓吾老子書述〉:「夫一古人之書耳,有根本者下筆鑑定,則為畫龍點睛;無根本者妄意標指,則為刻舟記劍。」亦比喻做事能把握要點。《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這日安太太吩咐他給岳父母順齋,原不過說了句『好好兒的弄點吃的』,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說畫龍點睛。」
|
老態龍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年老體衰,行動遲緩不靈活。宋.陸游〈聽雨〉詩:「老態龍鍾疾未平,更堪俗事敗幽情。」也作「老邁龍鍾」。
|
龍飛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山勢蜿蜒起伏,氣勢磅礴。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也作「鳳舞龍飛」。
2.形容筆勢生動活潑。《老殘遊記》第九回:「草書寫得龍飛鳳舞,出色驚人。」也作「鳳舞龍飛」。
|
龍蟠虎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參見「龍盤虎踞」條。唐.李白〈永王東巡歌〉:「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英烈傳》第一三回:「我看金陵乃龍蟠虎踞,真聖主之都。」
|
來龍去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數用語。堪輿家稱山脈的起伏為「龍」,其主峰稱為「來龍」;山谷中溪流稱為「脈」,而其主流則稱為「去脈」。「來龍去脈」指從頭到尾像脈管一樣連貫著的地勢。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一三齣:「此間前岡有塊好地,來龍去脈,靠嶺朝山,種種合格,乃大富貴之地。」後比喻事情首尾始末條理清楚。清.劉熙載《藝概.詩概》:「律詩中二聯必分寬緊遠近,人皆知之,惟不省其來龍去脈,則寬緊遠近為妄施矣!」也作「來蹤去跡」。
|
臥虎藏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潛藏著人才。如:「我們班臥虎藏龍,人才濟濟,所以在各類比賽中都出盡風頭。」也作「藏龍臥虎」。
|
直搗黃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時名將岳飛討伐金人,金兵屢敗,多來歸降。岳飛銳不可擋,乃以直抵金人都城黃龍府與部下相激勉。典出《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後用以指直接攻入敵人都城要地。清.蒲松齡《代王玉斧戲答王掄史》:「他日直搗黃龍,縱軍旁掠,則切膚之災,弟亦不能卵翼之矣。」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