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01 ms
共 27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扎邦豬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長卵圓形,頭部背面輪廓圓突;兩頜側齒多少相癒合,形成鋸齒緣,前方具兩對犬齒;上頜較短,向後不達眼前緣。D. XII,8;A. III,10;P. 16:L.l. 30;l.tr. 3/9;G.R. 9+11。體側由胸鰭基部至尾柄有一橙黃縱帶;背鰭及腹鰭有黃縱紋;臀鰭有黃斑及條紋;眼周圍有3 條短紋及一暗斑。Choerodon pescadorensis為其同種異名。
|
頸帶海豬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側扁。吻較長,尖突。前鼻孔具短管。口小;上頜有犬齒四枚,外側兩枚向後方彎曲。前鰓蓋後緣具鋸齒;鰓蓋膜常與峽部相連。體被中大圓鱗,胸部鱗片小於體側,鰓蓋上方有一小簇鱗片;眼下方或後方無鱗。D. IX, 11;A. III, 11;P. 14;L.l. 26;G.R. 17-21。體色隨性別與個體而異,幼雌魚體背側由橄欖黄至黄褐色,腹側白色,體側有一條黑色連續似"Z"字形縱帶,此縱帶在頭後部另有黄色縱紋參雜,尤其是下側最為明顯,而且向前延伸至吻部,形成另一條黄色縱紋,尾柄上側無暗色斑;雄魚淡綠色,縱帶漸退或消失,而在胸鰭基上方形成一黑斑,體側鱗片出現粉紅色垂直緣,頭部亦具粉紅色之斑塊或線紋...
|
雙色裂唇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型,側扁;頭尖錐狀。下唇分成兩葉;齒小,上下頜前方各具對犬齒。鱗片中型,頰部具 4列小鱗片。D. IX, 10-11;A. III,9-10;P. 13;L.l. 26-28;尾鰭圓形。幼魚體白色,自吻端經眼至體後端具黑縱帶,隨年齡漸長,黑帶從後端漸消失;背鰭與臀鰭黑色,末緣白色;尾鰭白色,具黑緣。成魚體側黑帶漸消失,體前半部深色,後半部淡色或偏黄,體鱗常具一黑點;各鰭黑色,背、臀鰭鰭緣白色;尾鰭淡色或偏黄,末端具黑色環紋,上下鰭緣末端白色。
|
狼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一種已絕種的原始真骨魚類。體長約十公分,牙齒呈尖鏟形,背鰭位置較靠後。生活於淡水中,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北部,為中生代後期東南亞地區的特有魚類。
|
三叢光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alenciennellus tripunctulatus (Esmark, 1871)
體延長,甚側扁,頭短高。吻短而鈍,小於眼徑,口裂近垂直。眼大而圓。兩頜齒1行,上頜齒較大,不等長;下頜齒細小而同大。犁骨、腭骨、翼骨均無齒。體被鱗,易脫落。背鰭短,起點位於體背中部。臀鰭甚長,始於背鰭起點稍前之下方。胸鰭較大、低位。腹鰭甚小。發光器SO缺如,OBR 1個,OP 3個,BR 6個,AN分成4部分,SC 4個。
太平洋及大西洋之溫、熱帶海域,台灣東部水域。
體長約4公分,棲息於300~1,000公尺之水層。
可以中層或底拖網漁獲之,目前甚少為人類所利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巨口魚目(Order Stomiiformes)
窄鰭魚首目(Superorder Stenoptergii)
鉆光魚亞目(Suborder Gonostomatoidei)
褶胸魚科(Family Sternoptychidae),Marine Hatcherfishes
|
阿戈飛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ypselurus (Abeichthys) agoo agoo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體延長,略側扁;吻短,小於眼徑;頭長小於背鰭起點至尾鰭上葉起點之間距;胸鰭甚長,具16~18軟條。第1及第2鰭條不分枝,第4鰭條最長,其末端達背鰭後部基底或更後方;腹鰭亦長,大於頭長,基底位於鰓蓋後緣至尾鰭下葉起點間中央之略後方,具6軟條,末端達臀鰭後部基底;背鰭與臀鰭對在於體後方,背鰭不高大,具10~12軟條,臀鰭具10~11軟條,臀鰭起點在背鰭第2~4鰭條基底之下方,臀鰭鰭條較背鰭少1~2條或相等;尾鰭深開叉,下葉長於上葉;側線低位,近腹緣;體被易脫落大圓鱗,背鰭起點至側線間有鱗7列,背鰭正中線上有鱗31~37枚;口蓋骨無齒;脊椎骨46~49枚。幼魚具高背鰭及一對短腭鬚。體背及頭上部藍黑色...
西北太平洋之亞熱帶及溫帶海域,出現水溫在23~26℃之間。其亞種Cypselurus agoo rapanouienssis(Parin, 1961)則分布於西南太平洋。
為棲息於近海表層之擬外洋性種類,因具長胸鰭及腹鰭,是為「四翅型飛魚」,能在空中滑翔較遠。以浮游生物為食,產卵期在春季,產卵時會游向近岸,於流藻或漂流物下方產卵,卵為沉性,具纏絡絲,用以纏絡飄流物使卵不沉入海底,使仔魚得以孵化。其幼魚具1對小腭鬚,除作為飄流器官外並可作索餌器官。
本種在日本較具產業價值,尤以八丈島產量較多,台灣亦偶爾出現於冬季及春季,以流刺網及追逐網可捕獲,為食用魚,或作為鮪延繩釣之餌料魚,尤以活餌更佳。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鶴鱵目(Order Belo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鶴鱵亞目(Suborder Belonoidei = Exocoeloidei)
銀漢魚系(Series Atherinomorpha)
飛魚科或文鰩科(Family Exocoetidae),Flying Fishes
飛魚上科(Superfamily Exocetoidea)
|
銀線彈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eriophthalmus argentilineatus (Valenciennes, 1837)
體青綠色,有若干不明顯之暗色橫帶並有黑點散布。第一背鰭尖突,第一及第二背鰭均具黑綠。體長6公分左右。
日本東京灣、琉球、中國大陸及台灣河口處。
河口砂泥底質之紅樹林區,以岸邊小昆蟲為主食,以跳躍方式捕食,並食底土表面之矽藻及小型底棲動物。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鰕虎魚亞目(Suborder Gobi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鰕虎科(Family Gobiidae),Gobies
|
雲紋單棘躄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短且胖,頭部與身體形成一箱型體盤。頭部隆起,腹部扁平。具三背鰭棘,第一背鰭棘特化為吻觸手,吻觸手相當短。吻觸手凹槽深。第二及第三背鰭棘隱於皮下,需經解剖方可見。胸鰭位於身體中央下方,腹鰭腹位,位於體盤下方。鰓孔開口圓形,位於胸鰭基部。尾鰭截形。體色底色為成紅色,具有許多不規則黃色條紋或斑塊,小型個體背部偶具有數個大型灰黑色斑塊。吻觸手凹槽表面全黑。餌球前半部細絲為亮白色,後半部黑色。過去日本所紀錄之Chaunax tosaensis為本種之次同物異名(Caruso, 1999)。(何宣慶 2012/12)
|
大盤短印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頭部扁平,向後漸成圓柱狀,頂端有由第一背鰭變形而成的吸盤,其鰭條由盤中央向兩側裂生成為鰭瓣(laminae)約有15-19個;尾柄細,前端圓柱狀,後端漸側扁。吻平扁,前端略尖。口大,口裂寬,不可伸縮,下頜前突;上下頜、鋤骨、腭骨及舌上均具齒。鰓耙數在21以下。耙體被小圓鱗,除頭部及吸盤無鱗外,全身均被鱗。背鰭兩個,第一背鰭變形而成吸盤,吸盤達胸鰭後端;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之前;腹鰭胸位,中形;胸鰭鈍圓;尾鰭截平或入凹。體一致為深藍或灰黑色。以前所記載之菱印魚(Rhombochirus osteochir)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
紅頸擬隆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側扁;背緣與腹緣隆起;吻尖突;唇中等肥厚,下唇中裂,形成小形肉垂;眼間隔寬;上下頜約等長;上下頜各具一列錐狀齒,前端具 1對犬齒;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短尖;體被中大圓鱗,頰鱗 4列;鰓蓋骨無鱗。D. IX, 11;A. III, 10;L.l. 24-26;尾鰭後緣截形。體呈橙色至紅褐色,眼上下緣各具一條相對的弧線,下方弧線延伸至胸鰭基底上緣;成魚之上方弧線延伸至體背側而出現多條斷斷續續之黑色縱線。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