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網紋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aetodon reticulatus (Cuvier, 1831)
體圓型;體側每一鱗具淡色斑,形成約20條斜向後上方點紋且成網狀;臀鰭與尾柄為黑色;眼帶前後各具一淡色;體長可達15公分。
台灣南部、東部及菲律賓、夏威夷。
棲息於珊瑚礁區約水深2~30公尺處,相當稀少的種類。
為高貴的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蝴蝶科(Family Chaetodontidae),Butterfly Fish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魯卡側殖文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pigonichthys lucayanus (Andrews, 1893)
背鰭基室數307(167-484),腹鰭基室數42(0-68),肌節總數60(55-62),包括鰓孔前36.5(35-52)+鰓孔至肛門孔15.9(13-18)+肛門孔後7.7(6-9),生殖腺數最多可達29,背鰭基室長寬比約為2.0~3.5,鰓孔後及鰓孔前長度比為0.37~0.49,肛門位於腹側尾鰭中央靠前處,此種文昌成熟體型最長可達2.5公分。尾部特別細長且突出。
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中,如百慕達、佛羅里達、巴哈馬、馬爾地夫、菲律賓、新幾內亞東南方、日本、馬達加斯加島皆有分布。
多分布於熱帶及溫帶淺海域,平時底棲砂中。
無。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頭索動物亞門(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文昌目(Order Amphioxiformes)
側殖文昌科(Family Epigonichthyidae)
方吻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二個盾狀骨板,各有一個龍骨突。頭小,隨著成長,在眼前方之額部逐漸突出而形成瘤狀突起。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齒,齒稍側扁且尖銳,兩側或有鋸狀齒。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背鰭硬棘V,軟條數28-31;臀鰭硬棘II,軟條數26-29。
新幾內亞阿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形,側扁。口小;唇稍厚,內側具縐褶;上下頜前方各有一對向前伸出門狀齒,扁平而有切截緣。體被大或中大鱗,頭部眼前無鱗,胸部鱗片不較體側為大;側線連續。D. IX, 12; A. III, 12; L.l. 26; G.R. 15-18;背鰭與臀鰭後部尖形;尾鰭圓形。體色自吻上緣經眼下緣至背鰭最後鰭條基部的直線,以上為黑色,以下為白色,黑色體背具許多細白點,白色腹部每一鱗片具淡色的細橫線;背鰭黑色,基部具列藍點;臀鰭基部藍色,中央黑色,末稍藍色;尾鰭末稍透明;較小的成鰓蓋膜與背、臀鰭軟條後方各具一鑲白邊之黑斑。
黃顱蓋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略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寬突,不游離;前鰓蓋骨後緣及下緣具弱鋸齒,具一長棘;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較大型鱗,頭部與奇鰭具小鱗,頰部鱗大小不一。背鰭硬棘XIV,軟條16-17;臀鰭硬棘III,軟條16-18;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圓形;腹鰭尖,第一軟條延長,達臀鰭起點;尾鰭鈍圓形。幼體一致為暗褐色,體側具18-20藍白相間弧狀紋,隨著成長弧紋逐漸減少;成體側鱗片藍色而具黃緣;體背及大部分的背鰭白色;胸部、胸鰭、尾鰭和背及臀鰭的部分皆為黃色;背鰭末緣具一大黑眼斑;黃色鞍狀斑橫越兩眼;頭部藍色而有黃色斑點散在。
尾斑光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1.8-2.3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7-19個。背鰭單一,軟條部略延長而呈尖形,硬棘XII-XIV,軟條 12-14(通常為 13);臀鰭硬棘II,軟條10-12;胸鰭鰭條 16-190;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形,各具2條硬棘狀鰭條。體一致呈灰褐色至暗色,胸鰭基部具一大黑斑;背鰭基底末端下方具一白點。背、臀及尾鰭為暗色,軟條部後半較淡色;胸、腹鰭灰色;尾鰭黑褐色。
黃肋鸚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側扁。初期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隨著成長其吻部增長,使吻之背側呈平直狀。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齒板無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6;頰鱗3列,上列為5-6鱗;中列為6鱗;下列為1-2鱗。胸鰭具15軟條。尾鰭於成體時為凹形,大成時為新月形。成體之體色均為鮮麗的紅色;鱗片具深紅色之外緣;體側具有5條深色之色帶,或不顯;各鰭皆為紅色,無明顯之其它斑紋。以前所記載之紅鸚哥(Scarus atropectoralis)為同種異名。
尖鰭金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略側扁,呈亞圓柱形。頭長而吻尖突。口裂大,寬平;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及前鼻孔之下方;上下頜及腭骨均具尖銳且大小不一之犬狀齒,鋤骨無齒。延長鰓耙數1。體被小圓鱗;側線鱗數129-138。具兩個背鰭,彼此分離甚遠;腹鰭起點正好位於背鰭起點之下方;胸鰭短,末端不及背鰭起點;尾鰭全期為深叉形。體背部青灰藍色,腹部呈白色;側線下方具一暗色縱帶,死後不顯;腹鰭基部上方具一小黑斑。尾鰭暗色;餘鰭灰白或淡色。
暗鰭金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略側扁,呈亞圓柱形。頭長而吻尖突。口裂大,寬平;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及眼前緣之下方;上下頜及腭骨均具尖銳且大小不一之犬狀齒,鋤骨無齒。無鰓耙。體被小圓鱗;側線鱗數120-130。具兩個背鰭,彼此分離甚遠;第二背鰭末端不延長;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前;胸鰭略短,末端幾達背鰭起點之下方;尾鰭於幼時為深叉形,成呈雙凹形。體背部呈青灰藍色,腹部呈白色;體側具許多延伸至腹部之暗色橫帶,上半部橫帶傾斜,下半部則幾垂直。尾鰭一致為暗色;餘鰭皆為灰黑色。以前所記載之黑鰭金梭(S. nigripinni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平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Xenodermichthys nodulosus (Günther, 1878)
頭長約為體長的1/6,頭部顏色較體色為淺;背鰭基較長。體長可達20公分。
太平洋西部海域(日本,台灣,菲律賓)。
為中層及底棲浮游性類,深度可達6,000公尺。
罕見種,非經濟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胡瓜目(Order Osmeriformes)
原棘鰭首目(Superorder Protacanthopterygii)
水珍亞目(Suborder Argentinoidei)
平頭科或黑頭科(Family Alepocephalidae),Slichheads
平頭上科(Superfamily Alepocephaloidea)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