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虛寇之方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奈及利亞的約魯巴(Yoruba)人所表演的一種方舞(Square),係由遠西引進。由兩位女孩及兩個男人面對面表演。儀典的主持人選出女舞者,替她們配對,並在女孩的頭上或膝部繫上方頭巾。所配的音樂是一種狐步舞曲,並由五個鼓手擊鼓合音,此外再加上木匠的鋸子以及釘子敲打瓶子的噪音,由鼓手及男孩合唱團唱歌伴舞。而後此舞受傳教士影響,顯然已遭修改,所用的歌曲含有宗教寓意,而舞蹈據說僅由基督徒所表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驢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或稱雄鹿舞(Stag Dance),是柬埔寨吳哥窟(Angkor Wat)地區的一種舞蹈,兼具娛樂和儀式作用。舞者扮演大鹿和獵人,由樂師伴奏,走過一宅又一宅地跳舞並收取酬金。此舞據說可遏止乾旱,並在新年之始帶來好運。大鹿被想像為具有魔力之物,與《羅摩衍那》(Ramayana)中怪物偽裝的金鹿有關。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
五魁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一、清代筵宴樂舞。《皇朝通志》:「文武鄉會筵宴,用歌童五人,服五魁衣進舞。二、滿族民間舞蹈。流傳於東北滿族聚居區。節日中表演。舞者五人,頭戴虎、豹、熊、鹿、 等面具,動作模擬該種野獸的形像,源於滿族騎射狩獵生活。該舞現已失傳,僅少數老人尚有些記憶。
|
花圈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名。屬法國朗格多克(Languedoc)地區的舞蹈,在貝西亞(Beziers)及佩吉納(Pezenas)的節慶上仍得見此舞之表演。跳舞時,每位舞者手執拱形花圈,花圈上飾以葡萄及其藤葉等。領舞者稱作「ortala」,拿著相似裝飾的棍棒,手握棍棒中間部位。此人帶領舞蹈的舞形變化。音樂是活潑的6/8拍子,以橫笛、雙簧管或鈴鼓伴奏。舞者成雙入場,將花圈提舉在頭上,領舞者居前。以下為其七種舞形:一、「Le Croisement」,原以單縱隊,後為雙縱隊,男先女後輪跳「sur place」,領舞者在最前方;二、「La Promenade」,男女分列兩隊,每一隊第一位舞者往前跳,轉身,隨即跳往隊伍最後,...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靈星小舞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舞譜名。靈星小舞譜記載於《樂律全書》,是朱載堉所作眾多舞譜中的一部依據《後漢書.祭祀志》記載,靈星舞是祭祀神農后稷之舞蹈,舞蹈的內容及動作姿態,主要以反映農業生活為主。此舞非常之嚴謹,可從樂隊之編制及伴舞之音樂看出,舞蹈將十六名男童,以二人一組分為八組,相對起舞,八組舞人手上各持不同農具,共有八種農具,譜中不僅記載動作姿態,還加入靈星舞配樂之樂曲 ── 明代小曲「豆葉黃」。
《樂律全書》。class 舞蹈與人文
|
歐特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舞蹈。該舞形式和巴斯舞(Basse Danse)相反,其動作混合許多高舉和跳躍動作,它的樂曲音量很大,全以吹管樂團演奏,例如:喇叭、桑姆管、薩克特伸縮長號等。歐特樂團和巴斯舞的樂團成對比,巴斯舞的樂團是採用弦樂器伴奏再加入直笛和可洛姆管(Cromhorn),聲音柔和。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東方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Bayadere之名,源自爪哇文的「bedojo」或「bedoja」一詞,指宮廷舞者;而宮廷舞者一詞又源自爪哇古文「Sem-Baja-Deva」一字,指神的供品。梵文中「Sang-Beha-Deva」一詞,是指神的集體供品,舞者亦被視為獻神的供品之一。在西方,如法國的芭蕾舞劇,曾以「芭雅蝶」(Bayadere)一詞為劇名,如歐伯(Auber)編的舞劇《神與東方舞者》(Le Dieu et la Bayadere)〔見Bedajas〕。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羽冠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墨西哥薩波鐵科(Zapotec)和米克斯鐵科(Mixtec)印地安人的羽冠舞,現僅存在於瓦哈卡(Oaxaca)河谷的村落。表演日期為十二月八日,來自薩奇拉(Zaachila)舞者經常以表演此舞來紀念聖女胡基拉(Our Lady of Juquila)。此舞雖經常單獨表演,但亦為舞蹈戲劇空吉斯塔(La Conquista)的一部份。舞者手拿葫蘆嘎嘎器,屈膝以蹲伏的姿態快速跳舞,當他們屈膝及轉動時,頭上的羽冠絕不互相觸碰。這些巨大的頭套係由色彩鮮豔的巨大羽毛鑲在上有鏡片裝飾的帶子做成。阿茲堤克(Aztec)族通常用羽毛作儀式頭套和盾牌,同時所有的斗篷都以精巧的「鑲嵌細工羽毛」圖案編織而成。長...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聖橋麥森林仙女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分五部分的宮廷舞劇。構思編創者為沙沃伊的亨利公爵(Henri de Savoie)與尼模公爵(Duc de Nemours),首演於1625年2月11日巴黎羅浮宮。舞劇描述五位居住在聖橋麥(St.Germain)森林的仙子,來到宮中各自表演其獨具諷喻性的滑稽舞蹈。如吉蘭敏(Guilemine)是音樂仙子,後面跟著一個代表音樂的巨大木偶,一旁有一群怪異音樂家伴奏;吉麗(Gillette)是賭徒守護仙子;賈桂琳(Jacqueline)是狂人仙子,隨從有幻想人、世界公民……等;阿麗茸(Alizon)是愛爭執的農夫、撞頭人、外科醫生的仙子;瑪雀(Macette)是舞蹈仙子,隨從們演出行進舞,她並...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
沙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沙賓舞》是泰國南部的一支阿拉伯舞。泰國南部除了家喻戶曉的《瑪諾拉》(Manora)是唯一的古典舞外,所有民俗舞蹈幾乎都是泰國回教徒舞蹈,這些舞蹈來自其他國家,而其風格顯然受西方影響,表演有用腿、足和手臂動作,頗似歐洲民俗舞蹈,音樂為快曲速,不像泰國其他地方的音樂。《沙賓舞》是由一些教授此舞給泰國回教徒的馬來人帶進泰國,不像《龍恩吉舞》(Rong Ngeng)一樣流行,因此演出相當罕見,可能在婚禮等特別喜氣的場合表演,舞者通常是男性,也不像《龍恩吉舞》被認為是男人與女人的社交舞蹈。舞蹈中保留高度軍事旨趣,舞者的軀幹挺直,少有手臂動作。使用的樂器視地方而有不同,有時樂器以及曲調、節奏是西馬...
《The Regional Folk Dances of Thailand》1962.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