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54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巴隆;獅子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峇厘島,巴隆原是一種象徵吉祥如意的神獸,傳說臉部長得既似象、虎、牛,也像獅子、野豬,或像一種稱為「柯克特」(Keket)意即森林之王的動物。巴隆也是舞名,傳說巴隆可以保衛村民的安危,因此在新年節慶時,會演出《巴隆舞》。巴隆的外貌,隨著舞者所帶的面具而不同,劇中所使用的面具,最神聖的是巴隆.柯克特。由兩人操控的巴隆,其實是由一個下齶可以開闔的面具,上面附著由人髮製成的鬍鬚,據說這部位就是巴隆之魔力所在。其身軀顏色鮮麗,鑲滿鏡片、鈴噹、毛髮等裝飾,尾端還有一條弧型的尾巴;兩位舞者的腳便是他的四足。舞蹈的高潮在象徵邪惡與死亡的女巫「冉達」(Rangda)出現,並與巴隆打鬥的場面。舞劇中尚包含...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布達佩斯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即匈牙利國家歌劇芭蕾舞團。〔見(Hungarian State Opera Ballet)〕
|
阿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義大利南部一種行進舞蹈,當農人從阿勾神龕朝聖之旅回來時表演。他們環繞在公牛車上(原有的食物、酒、牲禮現已都騰空),以愉悅的心情回家。阿勾舞毫無疑問與幾乎被遺忘的法國禮儀舞蹈「聖女貞德」(Saint Jeanne d´Arc)有關,而此舞通常在教堂表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打穀竿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打穀竿舞原文亦稱Ten Sag,是泰國東北部素輦省(Surin)在節慶演出的一支傳統舞蹈。此舞的器材包括四根打穀用的木竿,其中兩根長二又二分之一米,另外二根長度只有一又二分之一米,較短的二根橫放地上做為支撐,與另外二根長的呈井字交叉,橫竿這兩端分別坐一個人,兩人左右手各握長竿,隨著音樂拍子一起拍擊。有兩位舞者成對,在進行拍擊的竿木裡跳舞,互繞圓圈,直到他們繞轉到接近兩端拍擊者為止。舞者必須很精準地抓住節拍,在兩木竿張開的剎那,進入兩竿中間;接著當兩竿碰在一起前,又要跳出竿木之外,任何一位誤失拍子,將被木竿夾擊到足踝。有時當節奏拍擊者改以抬高或降低竿木來代替打擊,舞者會在二竿之間表演一些舞...
《The Regional Folk Dances of Thailand》1964.
|
請安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錫伯族民間舞蹈。流傳於新疆的察布查爾、霍城、鞏留、伊寧等錫伯族聚居區。亦稱《行禮舞》,錫伯語為《多若羅若貝倫》。多在節日歡樂場合表演,男女不拘,人數不限。表演時,人們圍坐成圈,樂手彈起民間舞曲,舞者合著節拍進入圈內起舞。開始先向最尊敬的長輩請安(即行禮)。男子請安動作為,左腿跪地,雙手放在右膝上;女子是雙膝並攏稍屈,雙手置於膝前。然後邊走邊舞,再向其它人施禮。對同輩、小輩,請安動作各不相同,可自由發揮,如拍手、拉手、彎腰(即行禮)等。動作姿態活潑幽默,又不失文雅莊重。該舞的基本步法是〈蹭地走步〉,有三步一停、七步一停,動作的特點是,步法的最後一拍或兩拍做請安的姿態。另外還有:〈單踏步〉、...
|
高麗女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改良自古代高麗(kore)的舞蹈。據赴韓國旅遊者記載,至1930年此類舞蹈仍存在,由一名年約五十餘歲女巫,經由事主商邀至其住所進行表演;在鼓、鐃鈸和笛子伴奏下,先以甚為緩慢動作開始,再逐漸變強其伴奏和動作,然後再漸緩,女巫在此過程中一直保持鼻音方式吟唱,以此和事主相互唱和。舞蹈動作開始於鐃鈸聲及一聲鼓響,女巫以祭典之禮雙手合十鞠躬且進行寒暄,雙手持紙幡隨著身體上下搖擺向左右肩上揮動,俟鼓聲加速即開始盤旋迴轉,愈轉愈快,鼓聲持續響女巫鼻音歌聲轉高時做單足重踏地板動作。身旁助手將一繫有六枚鈴鐺之黃銅製的樂器及一把大扇遞給她,為她披上一長條黃色絲綢於左肩,這時吟唱與鐃鈸聲停止,一聲鼓響舞蹈始漸...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宮尾慈良《亞洲.舞踊的人類學》1987。
|
匈牙利國家民俗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51年,當時團員共有三十二位,其中有十四位舞者來自吉普賽的管弦樂手與五位民族音樂家。舞者均來自於「匈牙利芭蕾舞團」民俗舞蹈組,及國內的傑出舞蹈家。舞團以演出具該國民族色彩的傳統民俗舞蹈與土風舞,配上以手工精製的舞蹈服裝,充分表現了匈牙利的多采多姿的文化與風情。舞團經常巡迴演出,包括四大洲,並已至四十多個國家演出。
舞團簡介。
|
國際方塊舞施令者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1974年成立,其四千多名會員均由十五國的方塊舞施令者組成,他們每週至少工作一次。目的在推廣方塊舞,並希望提高世界上方塊舞施令者的素質。其他目標還有設法標準化方塊舞蹈姿勢、語彙及發展新動作,設立建照方塊舞大廳的提綱,研究如何教授及推廣方塊舞並發展一套方塊舞施令者的訓練課程與學分,成立方塊舞推廣與保存基金會,頒發獎狀,主辦演講。地址:829 3rd Ave. SE, Ste. 285 Rochester, MN 55904, U.S.A.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
弗拉侶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侶爾舞》(Reel)之一,由挪威傳入蘇格蘭。此舞在西元1900年左右於倫敦盛行,與當時社交舞界所稱的《蘇格蘭舞》(Scottish Dance)類似。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卡基里卡威沙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玻利維亞一種男女同跳的舞蹈,只由原住民演出。女的重複輕快舞步配合手的動作,而男的則和女性形成對比,莊重地邊走步邊演奏樂器;這兩部分或許先各自發展,然後再合併。舞者用自己的歌唱伴隨著舞蹈,樂器為Sicus(八支管的牧神笙)和Wankharas(鼓)。女舞者穿著雙層的裙子還有白色披肩交叉於胸前;她們戴著有四面鏡子的方形王冠,王冠下面是黃色面紗半掩臉龐。男舞者則穿著黑色大披肩(Poncho),頭戴一個很高、飾有羽毛花的倒圓錐形王冠。
Antonio Paredes Candia《The Folkdance of Bolivia》.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