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65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帕歐阿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此為大溪地(Tahiti)之一種女舞者之獨舞,在男女跪成一大圈之中心表演。此舞與大溪地之另一舞蹈《希米瑙》〔見(Himinau)〕舞不同。舞時,由圍外人以手掌擊地,圈中人均向外跪,圈中心之女舞者則雙臂上舉,上身挺直,而以臀部扭動作舞。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中心式舞臺呈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演出名詞。一種戲劇表演的方法,演出的場地是在被觀眾四面環繞的區域,演員們必須穿過觀眾席間的通道才能到表演舞台。同時也被稱作圓型舞臺。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
戴歐米德島愛斯基摩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在與外界文明接觸之前,白令海峽之小戴歐米德島(Little Diomede Island, Bering Strait)上之愛斯基摩人,每逢狩獵成功之後,必跳舞以示慶祝。舞蹈中包括女孩演出之《坐舞》(Sitting Dance)。所以用坐姿,可能與愛斯基摩人之小屋的屋頂低有關。現在坐舞則已移至交易站表演,以慶祝美國罐頭食品之運達。在大批罐頭之上有架子,女孩一個坐在一個後面,表演搖擺舞。舞者一腿下蹲,另一腿伸出,如俄羅斯《鞋匠舞》之步法。手臂之動作有角度,一隻前臂自肘部彎曲向上,另一臂從胸前作水平之橫伸。舞蹈時敲打大而扁平之鼓以伴奏。鼓以海象薄膜繃於箍上而成。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普泰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pu-thai」一字指從前遷徙至泰國東北部的寮國諸部落,主要分布在那空帕儂(Nakorn Panom)、撒郭那空(Sakonakorn)和烏同(Udron)諸省;「fawn」則指這些省內較大的村莊所演出的迎賓舞蹈。舞者唱祝福歌並跳舞,歌、舞交替呈現,通常是由一個大的舞者團體所表演,並由擊鼓手做前導;鼓各式各樣,從最大的須指定扛夫攜帶的,到最小的像可投擲的球都有,鼓手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擊鼓,他們用膝、肘、拳或踵敲擊,與用手掌一樣純熟;此外還有大小鈸、鑼和節奏棒等樂器,表演時從頭到尾都由一種稱為「khaen」的笙吹奏曲子。舞蹈動作就像《咚鼓舞》〔見Ton Drum〕中所描述的,還加上一...
《The Regional Folk Dances of Thailand》1962.
|
牽內手舞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亦稱穀倉舞姿,男左女右併肩面向同方向,牽內手(男左女右手)與肩同高。
|
白族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或稱《跳神舞》。係指巫師作法時,或為驅邪或為醫病時所跳的舞。流傳於雲南省大理。儀式過程中舞蹈順序有「迎神」、「裝神」、「娛樂」及「送神」等段。舞蹈方法常因舞具不同,而有所改變。例如當巫師使用單面羊皮鼓作為舞具時,巫師邊敲擊鼓面邊旋轉,動作幅度大,鼓下所繫之銅鈴隨之作響;如巫師以手帕為舞具時,兩手所持之手帕作〈搖〉、〈拍〉、〈打〉、〈撲〉及〈轉〉等動作,足部動作以〈跳躍〉腰部左右晃動;如巫師以雙扇作為舞具時,以雙扇作〈上下繞扇花〉、〈左右翻腕〉、〈單手拋扇〉及〈轉身接雙扇〉等動作。
《中國少數民族藝術詞典》1991。
|
二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禮儀舞蹈。〔見佾〕
|
伊鳩歐德舞;獵人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奈及利亞(Nigeria)獵頭族的一種慶功舞蹈。通常在擊敗敵人,並獵得其頭顱後之一星期舉行。舞蹈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啞劇形式,表演獵頭時對敵人之潛近與對抗之情形;第二部分,是表演擊敗敵人並獵得其頭顱,表示勝利凱旋,做邊唱邊跳的形式。第三部分,是表演戰敗的敵人,他們沈默無聲,其靈魂已被安撫。慶功儀式中,將敵人的頭顱處理精光,然後供陳列祭供。《伊鳩歐德舞》(Ijo ode)現已成為一種僅象徵性形式的表演,並曾在巴黎上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猶彌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巴基斯坦旁遮普的舞蹈,俾路支人(Beluchi, Baluchi, Balochi)傳統舞蹈,由商人、駝隊旅人、及遊牧民族帶入巴基斯坦。此舞在俾路支坦(Beluchistan)稱作《達祖瑪拉》(Dzhumara)或《丘瑪米爾》(Chumamir),並有其他地區性的名稱與舞蹈型態。在旁遮普,此舞是在婚禮場合中跳的。《猶彌爾舞》為環形舞,有三種主要形式,每一種具有不同的情感氣氛,且在節奏與拍子上顯示這些不同形式的內在流程。男女一起參與舞蹈,然而,經常分別形成圓圈。男舞者若能具《猶彌爾舞》優秀舞技,必能較令人尊重;女舞者吟唱一曲諷刺的對句:「你若無能跳猶彌爾舞並擊掌;你則無法長鬍子。」(Na ...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舞樂種類名稱。右舞亦稱右方、右方舞樂。係指由高麗(今之韓國又稱朝鮮)傳至日本之舞樂之統稱。又稱謂高麗樂。其中含有新羅、百濟、勃海等國之舞樂。日本於西元701年根據大寶令設雅樂寮,掌理宮中樂舞事宜。將外來樂舞分左舞與右舞〔見左舞〕。右舞如上述,係自高麗傳入,但其中大部分係中國之樂舞經高麗傳至日本。右舞舞者所有動作,皆從右側始;右足、右手,向右轉為基本準則。服裝以綠色為主。右舞之音樂有兩管;即高麗笛與篳篥,三鼓;即太鼓、鞨鼓及鉦鼓。現今日本保存之高麗樂有壹調、高麗平調、高麗雙調三種。舞譜有《古鳥蘇》、《新鳥蘇》及中小曲譜之舞譜二十餘首。
《日本史.禮樂志》、《舞樂圖說》。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