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06 ms
共 12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改絃易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弦更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弦更張」的「更」,是更換的意思,「張」則指給樂器上弦。弦樂器彈奏久了,弦會變鬆或斷掉,以致走音,甚至無法彈奏,這時就得更換琴弦,才能重新彈奏。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
|
文化哲學本位的課程規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央政府的教育控制比較寬鬆而不嚴苛之時,教育專業人員就相對地獲得較寬廣的自律自主空間,以進行比較具有彈性之課程改革規劃。「人文課程方案」是由英國中央政府教育與科學部所發動的一項課程改革方案,然而,當時英國課程的教育控制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學校教師代表等所組成的「課程和考試的學校審議委員會」共同分享學校課程之控制權。 三、課程改革推動者「人文課程方案」課程計畫小組成員接受英國中央政府教育與科學部之邀請,接受英國「課程和考試的學校審議委員會」契約委託,擔任任務編組的課程改革方案計畫小組成員,進行課程改革規劃工作。這些接受...
|
天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廷的法令。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臣實儒品,謬掌天憲。」唐.曹鄴〈續幽憤〉詩:「惟公執天憲,身是臺中傑。」
|
單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藝名。一種流行於北京、天津和東北等地的曲藝。由明清流行的時調小曲和岔曲合流後逐漸形成,初為三人或多人分別彈三弦、打八角鼓拆唱,稱為「八角鼓」。後由一人演唱並手持八角鼓司節奏,另由伴奏者彈三弦,所唱內容多為民間故事,稱為「單弦」。也作「單絃」。
|
繃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用來將物品暫時固定在一起的針。彎曲而有彈性,尖端可以打開或扣住。也稱為「別針」。
|
撫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彈箏。《晉書.卷八一.列傳.桓宣》:「奴既吹笛,伊便撫箏而歌怨詩。」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七.內閣.閣部形跡》:「君臣之際,其難如此。寧獨桓使君撫箏,能令謝安涕泣哉?」
|
改調解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弦更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弦更張」的「更」,是更換的意思,「張」則指給樂器上弦。弦樂器彈奏久了,弦會變鬆或斷掉,以致走音,甚至無法彈奏,這時就得更換琴弦,才能重新彈奏。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
|
麼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疑問的語助詞。元.無名氏《村樂堂》第四折:「同知見正末科云:『父親!這幾日怎生不見你來家吃茶?』正末云:『我可是敢來麼那!』」明.高明《琵琶記.伯喈彈琴訴怨》:「貼云:『相公!你彈錯了。』生云:『呀!我彈個思歸引出來。』貼云:『怎地害風麼那?』」
|
跳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冒險的遊戲。參與者選擇一橋上高處為起跳點,以具有彈性的安全繩索拴住一腳,然後縱身往下跳,在即將接觸河面的一剎那,由纜繩將其拉住。因是模仿跳橋動作,故稱為「跳橋」。
|
不放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緊湊、緊抓而無彈性。《文明小史》第三二回:「馮主事還想再申前議,無奈大眾口氣不放鬆一些兒,馮主事孤掌難鳴。」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