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232 ms
共 1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遺孽餘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壞勢力的後世子孫或其所遺留的餘黨的貶稱。宋.蘇轍〈唐論〉:「高帝之世,反者九起,其遺孽餘烈,至於文景,而為淮南、濟北、吳楚之亂。」
|
勇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猛忠烈。《三國演義》第五回:「文臺勇烈,可當此任。」
|
布烈氏黃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片卵形,長15-20 mm,寬10-15 mm,基部鈍形至圓形,先端鈍形至銳尖,鋸齒緣,表面無毛,背面被毛及腺點;葉柄長2-8 mm。花冠紫藍色。
|
光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偉大的功業。《書經.洛誥》:「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明史.卷二七六.余煌傳》:「請諡,則當先帝光烈未昭。」
|
烈娜妮,皮耶琳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義大利籍芭蕾伶娜,在米蘭隨Beretta習舞,稍後在聖彼得堡隨約翰生(Christian Johansson)與尼可萊.雷加(Nicolai Legat)習舞,1880年擔任米蘭斯卡拉歌劇院(La Scala)舞者,1892年升任首席芭蕾伶娜,1888年起經常在倫敦阿罕布拉劇院(Alhambra)作定期演出,1893-1901年擔任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Maryinsky)首席芭蕾伶娜,成為裴堤帕許多舞作中的女主角,並獲得最高首席芭蕾伶娜(prima ballerina assoluta)的榮譽頭銜,經常應邀赴巴黎與馬德里演出,退休後返回義大利,當斯卡拉歌劇院(La Scala)的考試官...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y Clarke &Clement Crisp《Ballet An Illustrated Histiry》1973、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lexander Demidov《The Russian Ballet Past & Present》1978.
|
布凱,瑪格烈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舞蹈家、教育家。自小對舞蹈就十分感興趣,幼年在「夏特烈(Châtelet)劇院」接受卻革堤學派(Cecchetti)的芭蕾舞技巧訓練,後來在舞團中擔任獨舞要角。之後,為了希望能夠找到新的藝術方向,她隻身參與了許多不同舞團的演出,並嘗試創作,1931年布凱離開了夏特烈劇院。在此同時,她也領悟到推廣舞蹈教育的重要。自1936年開始她常常到各中小學校、「師範音樂學院」(Ecole Normale de Musique)和「化學館」(Maison de la Chimie)演出,成為法國推廣學校舞蹈藝術的先驅。1946年到1955年間,她在巴黎「市立師資訓練學校」任教,也和「Martenot...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
阿胥頓,弗烈德力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於1904年出生於厄瓜多爾之圭亞基爾(Guayaquil)。為英國的名舞者、編舞家及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從馬辛(Massine)及藍貝爾(Rambert)習舞。1926年即開始編舞,首先為漢摩史密斯滑稽劇團(a Hammersmith revue)編創《流行之悲劇》(A Tragedy of Fashion)。1928至1929年任魯賓斯坦舞團(the Rubinstein)舞者,隨後為藍貝爾之芭蕾俱樂部(Ballet Club)及卡瑪格協會舞團(Camargo Society)編舞。1935年成為威克-威爾斯芭蕾舞團(Vic-Wells Ballet)首席編舞家,該團後改名為莎德斯威爾...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
英風偉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偉雄壯的姿態。
|
瓦斯烈夫,夫拉迪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芭蕾舞者,他生於莫斯科,在波修瓦學校(the Bolshoi School)學舞,也在波修瓦舞團度過了大半輩子的職業生涯,是俄國舞壇上最受歡迎,廣受掌聲的高尚舞者之一,他曾在尤里.格里哥洛維奇(Yuri Grigorovich)所編的《萬夫莫敵》(Spartacus, 1968),《胡桃鉗》(The Nutcraker, 1966),《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 1973)及《安加拉》(Angara, 1976)等舞劇中演出,也在雷歐尼.拉夫羅斯基(Leonid Lavrosky)所編的《帕格尼尼》(Paganini, 1960)及《生活數頁》(Pages o...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火烈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捷克斯拉夫(Czechoslavakia)一種快速、激烈的波西米亞舞蹈,拍子是快速華爾滋的速度。舞步是跟隨著3/4拍子的歌曲旋律,德弗乍克(Dvorak Antonin, 1841-1904)及斯梅塔納(Smetana Bedrich, 1824-1884)兩位作曲家常常使用火烈舞的節奏來作曲。現存的十八世紀曲子為《復仇女神》(Furie),收錄在土耳其的《鋼琴學校》(Klaviershcule, 1789)中。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八十年、Mila Lubinova《Dances ofCzechoslovakia》1952.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