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厭惡的,但是有些事卻更叫人厭惡,為了這些事,我們也應挺身除惡。儒家獨善其身的目的在於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於安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把群眾利益擺在個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學,所以孟子要人「捨生取義」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成語中「義」字的內涵,可以擴大為仁義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負等。
教學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tive evaluation):是用於教學歷程中途所實施的,在性質是相當於現在中小學的段考。它的目的,對教師而言是藉此獲得教學歷程中連續性的回饋,隨時知道學生們學習的成敗情形,據以做為隨時修正自己教學策略的參考。2.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evaluation):是用於教學結束後的評量,在性質上相當於現在中小學所舉行的期末考試。它有兩個目的:其一是在教學目標之下,檢查學生一學期的學業成長達到什麼程度,據以判斷教學效果的得失。其二是根據總...
潛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的、難以預期的,不像在「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中,是透過一種有計畫和有目的的來引導學生學習活動,所以它會反映出某種意識形態或價值理念。潛在課程的研究與發展,約自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對於傳統學校教育不滿之後才開始。最早提出「潛在課程」名詞,係由傑克森(P. W. Jackson)於1968年在其《將士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書中提出,隨後陸陸續續引起一些課程學者和研究者的討論,其中較為有名的學者,例如:德瑞賓(R. Dreeben)、古席克(P. Cusick...
批判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大哲學思潮,這一學派在教育上重視溝通、知識所引導的興趣、培養成熟的人,並利用大眾傳播媒體達到教育的目的。  批判理論起源於1929年德國法蘭克福所成立的社會科學研究所。當時該所主要成員有霍克海默、阿多諾與馬庫色,他們的理念雖未完全相同,但卻是一致對傳統作嚴厲批判。法蘭克福學派是批判馬克思主義最力者,批判理論的後設理性雖不排斥人性的物質面,但主張人性並不是以物質為基礎,而是在自然、社會與自我三個生活面向中顯現出來。(陳嘉陽,2012) 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引自陳心怡,2001)一、 馬克思‧霍克海默(Max Horkh...
福祿貝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說(The Unfolding Theory),認為受教者具有與生俱來可開展的潛在能力。十、教育的目的是個人藉由自我活動已達到自我實現─對自我、社會、人類、自然、神有所瞭解、求取和諧,獲得統一。十一、遊戲是自我表達的一種工具,自我從遊戲中,發展自我的能力、興趣、關係,從而促成自我的實現。十二、恩物種類:(1) 球:代表調和、完美與圓滿、象徵神性的統一,提供聯繫法則。(2) 方形、立體:代表對立。(3) 小寵物:代表愛。(4) 自然的景物:代表美的風光。資料來源:戴帥(2012)。教育專業科目 。臺北市: 志光 生平介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直往、投向。如:「各奔前程」、「投奔自由」、「直奔目的地」。《紅樓夢》第四回:「薛蟠見母親如此說,情知扭不過的,只得吩咐人夫;一路奔榮國府來。」
德懷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查。回饋原則:每次調查都將其他人的意見提供給所有受調查者參考,以作為進一步填答的依據。共識原則:主要目的在於獲得專家群的共識,以作為決定的依據,所以德懷術最後一定要到獲得一致的意見為止。 實施步驟  德懷術通常以四回合的問卷調查為主,也可以視實際需要減少或增加。在實施時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陳嘉陽,2012):確定所要預測的問題。選擇接受調查的專家。進行第一回合調查:第一次問卷的內容通常是先詳細說明蒐集資料的問題與目的,然後請受調查者針對問題提出其看法...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字不一定是轉注字。李孝定《漢字史話》亦雲:「轉注字也是表音文字,它本身原就是形聲字,不過是為了特殊目的,所造的一小撮形聲字而已。」 而文中所謂的「特殊目的」,即「古今音殊、和方言音殊,而用形聲造字法造出來的區別字」。向夏就梁東漢《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提出的兩類轉注字加以舉例。由像形字加注音符號而構成的轉注字如「𤈦」「火」二字-說文解字十篇上火部:「火𤈦也。南方之行,炎而上。像形。」又火部:「𤈦火也。從火,尾聲。《詩》曰:王室如𤈦」火𤈦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實現、完成。如:「目的已達」。
歸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自張春興,2001)  根據對以往心理學家們行為後歸因理論的比較分析,溫納提出了以驗證三個假設為目的的三項度歸因論:個人對自己在某種情境下所表現的行為存有自求瞭解的動機。解釋自己行為後果時個人所做的歸因是複雜且多向度的。個人以後類似行為動機的強弱,將決定於他對以前行為結果所做的歸因解釋。  基於以上三個假設,經由實驗研究的結果,溫納發現一般人對從事過有關失敗的工作之後,多將自己行為結果之所以成功或失敗,歸結為以下六個原因: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工作是否勝任。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工作過池中是否盡力而為。工作難度: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