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7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雜色龍占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極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長而尖,吻上緣與上頜間的角度為50°-65°。眼間隔微凸或平坦。眼大,位於近於頭背側。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後方側齒呈犬齒狀;上頜骨上緣平滑或稍呈鋸齒狀。頰部無鱗;胸鰭基部內側不具鱗;側線鱗數45-47;側線上鱗列數4.5;側線下鱗列數13-14。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軟條9,第IV棘最長;臀鰭硬棘III,軟條8,第1軟條通常最長,但等於或短於軟條部之基底長;胸鰭軟條13;尾鰭分叉,兩葉先端尖型。體灰色至褐色,體腹面銀白,體側散佈許多不規則斑駁;眼下通常有二條暗帶,一條延伸至口角,一條延伸至前鰓蓋下枝;另有一暗帶位於眼間隔。各鰭淡色或透明。以前所記載之長...
|
卜氏窄顱帶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甚延長,側扁,呈帶狀;尾極長,向後漸變細,但末端不成細長鞭狀。頭窄長,頭背面突起,前端尖突,吻尖長。眼中大。口大,平直;下頜長於上頜;齒發達銳利,側扁而尖,排列稀疏,上頜前端具倒鉤狀大犬齒。鱗退化;側線在胸鰭上方略向下彎,而後沿中部至尾端。背鰭起始於後頭部延伸至尾端,第一鰭條延長如絲,共具91-93枚鰭條;臀鰭具I棘,49-53軟條;腹鰭退化,僅呈一對棘狀突起;胸鰭長,末端伸達側線上方;尾鰭叉形。體銀白色,背部較深。
|
風琴全刺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olacanthus clarionesis (Gilbert, 1890)
體長卵型側扁;吻短稍尖;幼魚體側為橙紅色,鑲有多條紫色橫紋;成魚的頭部及大半體側均變成綠色,只有尾部、背鰭及胸部仍為橙色,體長可達20公分。
熱帶東太平洋區。
棲息珊瑚礁區,以無脊椎動物如海膽、海參等為生的肉食性魚類。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蓋刺魚科(Family Pomacanthidae),Angelfish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
西明燈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ogenichthys atlanticus (Tåning, 1928)
體略長而側扁,尾柄較細。吻鈍圓,口稍大,口裂達眼眶後緣下方,上頜骨後方明顯擴大。兩頜齒數列,其前部齒下方較寬較平而後方齒呈鉤狀(本種上下頜齒之形狀為所有燈籠魚中最獨特的)。臀鰭起點稍後於背鰭基,而臀鰭基之長度明顯較背鰭基為長。4個VO,而VO2之位置升高。兩PVO呈水平排列,2個Prc略呈水平,唯Prc1稍高。Prc1約位於Prc2與最後一個AOp之中點。雄魚具SUGL而雌魚具INGL。
太平洋、大西洋,台灣西南水域及南海。
本種為小型之燈籠魚,體長約為3公分左右。日間約集中於500~600公尺水層,而夜間多集中於100公尺以淺水層。
可以中層拖網漁獲之,目前甚少為人類所利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燈籠魚目(Order Myctophiformes)
燈籠魚形首目(Superorder Scopelomorpha)
燈籠魚科(Family Myctophidae),Lanternfishes
|
二點唇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xycheilinus digrammus (Lacépède, 1801)
體延長;尾截平;體紅綠色,頭部及體側布滿紅色平行紋,尾鰭上下緣為黑色,鰭條為綠色;體長可達25公分。
西平洋及印度──西太平洋。
棲息於珊瑚礁深水處的肉食性魚類。
供觀賞及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
復活島蝶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aetodon litus (Randall & Caldwell, 1973)
體方圓型;吻尖;全身為褐色,是顏色最污濁的蝶魚;背、臀、尾鰭緣具白色;體型小,體長可達15公分。
智利離岸3,500公里的復活島附近。
棲息珊瑚礁區1~25公尺處的肉食性魚類。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蝴蝶魚科(Family Chaetodontidae),Butterfly Fish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
短刀文昌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pigonichthys cultellus (Peters, 1877)
背鰭基室數220(180-254),腹鰭基室數16(8-22),肌節總數51(48-52),包括鰓孔前31(29-36)+鰓孔至肛門孔15(13-18)+肛門孔後9(9-13),生殖腺數最多可達20,背鰭基室長寬比約為2.5~8.0,鰓孔後及鰓孔前長度比為0.38~0.45,肛門位於腹側尾鰭中央靠前處,此種文昌魚成熟體型最長可達4公分。尾部並無特別細長及突出,因像短刀而得其名。
從索羅門群島、昆士蘭往北、往西經過印尼、菲律賓、西澳、泰國及斯里蘭卡到坦薩尼亞。
多分布於熱帶及溫帶淺海域,平時底棲砂中。
無。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頭索動物亞門(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文昌魚目(Order Amphioxiformes)
側殖文昌魚科(Family Epigonichthyidae)
|
短鰭原飛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ypselurus (Prognichthys) brevipinnis (Valenciennes, 1846)
體較細小,紡錘狀,略側扁,吻短;頭中庸大小,頭長短於背鰭起點至尾鰭上葉起點之間距;胸鰭甚長,具16~18軟條,前方3~4鰭條不分枝,第5~6鰭條最長,末端達背鰭後部基底;腹鰭亦長,基底位於鰓蓋後緣至尾鰭下葉起點間距之中點;末端達臀鰭後部基底;背鰭與臀鰭對在於體後方,背鰭不高大,具10~11軟條,臀鰭具8~10軟條,臀鰭起點在背鰭第二至四鰭條基底之下方,臀鰭鰭條較背鰭少1~2條;尾鰭深開叉,下葉長於上葉;側線低位,近腹鰭;體被易脫落大圓鱗,背鰭起點至側線間有鱗7~8列,背鰭前正中線上有鱗26~29枚;口蓋骨無齒;脊椎骨43~44枚。幼魚無高背鰭,亦無腭鬚,胸鰭伸展時,其外緣與體軸成平行。體背藍黑...
西太平洋之溫熱帶海域,包括日本、台灣、菲律賓、斐濟、密克羅西亞等地。出現在水溫22~30℃之間,而以25~29℃間較多。
棲息於外洋表水層之種類,為「四翅型飛魚」。以浮游生物為食,於5月間產卵時也會游向近岸。卵為具纏絡絲之沉性卵。
本種偶見於台灣南部、東部及澎湖西南海域,為中小型種,以流刺網及追逐網可捕獲,為食用魚,亦可作鮪延繩釣之餌料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鶴鱵目(Order Belo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鶴鱵亞目(Suborder Belonoidei = Exocoeloidei)
銀漢魚系(Series Atherinomorpha)
飛魚科或文鰩科(Family Exocoetidae),Flying Fishes
飛魚上科(Superfamily Exocetoidea)
|
尾斑棘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裂斜。下頜不凸出於上頜。前上頜骨的凹槽大約達眼窩的前緣;鼻骨的前端有兩個分開的短棘;鼻窩有1個(少數2個)小刺。前鰓蓋骨後下角具ㄧ強棘;眶下骨的上緣不具鋸齒狀。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40-43,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2.5;頰上具4-5列斜鱗。鰓耙數5-8+11-13=16-21。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軟條14;最後一根硬棘短於前一根硬棘。臀鰭有硬棘 IV,軟條9;胸鰭軟條 13-14 (通常為14) ;尾鰭深叉形。體呈紅色,鱗片的邊緣銀色;尾柄具銀白色斑塊(時常消失在死亡之後)...
|
斑點似青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腹部略圓,具稜鱗,16+ 11個。脂性眼瞼發達。口小,端位;上下頜約等長;前上頜骨中間無缺口;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鰓蓋光滑;鰓裂內後緣具2乳突。額頂細紋少,僅3-7條。體被細薄圓鱗,極易脫落;鱗片上之垂直條紋不中斷;背鰭和臀鰭基部之鱗鞘低;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6;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15;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體背兩側具點狀條紋。背鰭淡黃,前端基部不具黑點;尾鰭淡黃,上下葉不具黑緣,且末端不具大塊黑斑;胸鰭淡黃;餘鰭淡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