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粗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鰭的外觀形質與石川氏粗鰭(Trachipterus ishikawae)非常相似,僅能從前者頭背部較為陡直的輪廓來區分,後者則為較為平直,由於模式標本已遺失,所以二者間之分類關係仍待研究。生活時,體背側鐵灰藍色,腹側粉紅色;死後體色逐漸變灰白色,甚至淡白色。上下頜及各鰭為鮮紅色;眼睛周圍金黃色。體長最大可達270公分左右。臺灣各海域有產。
布魯雙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較細長,呈長橢圓形,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與其同形。頭中小。眼中大。口大,斜裂;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呈絨毛狀齒。眶前骨及前鰓蓋骨均雙重緣,具細齒或小棘;眶上骨1棘;鰓蓋骨後緣無棘;間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圓鱗,易脫落,頰部2列鱗,鰓蓋亦被鱗;背前鱗數12;側線於體中部中斷。背鰭單一,具深缺刻,背鰭鰭條數VII-1+9;臀鰭鰭條數III+9;尾鰭深叉形。體透明而散有黑色素點。以前所記載之裸頭雙邊(Ambassis gymnocephalus)為本種之誤鑑。
維氏雙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較細長,呈長橢圓形,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與其同形。頭中小。眼中大。口大,斜裂;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呈絨毛狀齒。眶前骨及前鰓蓋骨均雙重緣,皆具細齒或小棘,其中前鰓蓋骨之後緣具6-13棘;眶上骨3-5棘;鰓蓋骨後緣無棘;間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體被圓鱗,易脫落,頰部2列鱗,鰓蓋亦被鱗;側線完全。背鰭單一,具深缺刻,背鰭鰭條數VII-1+9;臀鰭鰭條數III+9;尾鰭深叉形。體透明而散有黑色素點。
斑點尖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頭背面平直。吻長,突出;鼻孔每側 2個;口中大,前位,略可向前伸出;上下頜各具錐形齒一列,前端各有一對大犬齒;前鰓蓋骨邊緣具距齒,左右鰓膜癒合,不與峽部相逢;體被大形圓鱗。D. IX, 10;A. III, 8-11;P.12;幼尾鰭圓形,成尾鰭內凹;腹鰭短而延長。幼體白色,頭及體側散布橘紅斑駁,體側中央具一暗色縱帶,或斷裂成5-6段。成體粉紅至橘紅色,而具淡色斑點或斑駁,體側中央具一暗色縱帶;背鰭第I-III棘膜具黑斑;尾鰭上下葉緣橙紅色,中央暗色,末緣淡色。
暗色褶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種類,很少超過40mm SL。D 10-11﹔P 10﹔V 4-6﹔A 13-14﹔GR 6-7﹔脊椎骨28-30。軀幹長且窄,它的體長大於體高。背鰭基部長大於背刀上的背棘長。後腹棘和臀部支鰭骨棘長。臀上發光器ACA到臀鰭發光器#1ACB腹緣的距離小於臀上發光器到中線的距離。前頜骨短,上頜骨長,齒小。較前面的鰓弓上的鰓耙齒板有棘狀脊。銀色體表黑色色素比例高,體色暗,全身皆有黑色色素分布,色素在頭部及背部色素更密集,尾鰭基部邊緣有寬帶。
黑柔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尖頭杜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ellitor centropomus (Richardson, 1848)
體延長,側扁,梭形;尾柄細長。頭中大,吻尖突,頭背部無棘和皮瓣。口中大,前位,腭骨有齒。前鰓蓋骨上棘不分叉。背鰭2個,分離;第一背鰭高大;第二背鰭與臀鰭基底約略等長;胸鰭大型;腹鰭小型;尾鰭凹入。體呈綠色,有不規則雲狀斑紋;第一背鰭有褐色條紋;臀鰭墨綠色;餘各鰭為暗綠色;尾鰭有深綠色小點,最大體長可達12公分。
中國黃海、日本及韓國南部海域。
小型底棲類,主要棲息在海藻區域。
體小型,不具食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杜父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杜父科(Family Cottidae),Sculpins
杜父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南方副獅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aliparis meridionalis (Kido, 1985)
體延長,前部寬而粗壯,後部漸側扁狹小。皮膚薄嫩、易破損。眼中大,距吻端較鰓孔為近。口較大,上頜稍突出;上下頜具細齒,鋤骨和腭骨則無齒。無側線。背鰭連續,延伸至尾鰭,硬棘弱,與軟條相似;臀鰭亦延長至尾鰭。胸鰭寬大,向前伸達至喉部;腹鰭無吸盤。體呈半透明狀;眼後、頭部下半部、腹部和腹膜皆呈黑色。
中國東海。
冷水域底棲類,棲息深度達600~1,000公尺。以底棲性無脊椎生物為食。生態習性資料甚少。
中小型類,以下雜處理。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杜父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獅子科(Family Liparidae),Snailfishes
杜父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印度小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tolephorus indicus (Van Hasselt, 1823)
僅腹鰭與胸鰭間具稜鱗,臀鰭短僅有鰭條18~19枝,主上頜骨後緣尖,僅達前鰓蓋體之前緣。體長多在10~12公分。
印度洋,西太平洋,非洲東岸紅海,澳洲東岸等海域。
常聚合成大群體。
體柔軟不適合作為鮪釣餌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鯡形亞組(Subdivision Clupeomorpha)
鯡目(Order Clupeiformes)
鯡亞目(Suborder Clupeoidei)
鯷科(Family Engraulidae),Anchovies
印度紅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canthocepola indica (Day, 1888)
體細長,側扁;體紅色;背鰭、臀鰭及尾鰭相連;口裂大,傾斜;背鰭有一大黑斑;體長可達35公分。
南日本、中國、台灣、菲律賓、東南亞、印度。
棲息沙泥質底的肉食性類。
以底拖網漁獲,非經濟性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紅簾科(Family Cepolidae)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