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愛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愛國家。[例]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他的精神值得後人效法
奮不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跟李陵並不熟,但見他「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認為李陵孝順、講信用、有義氣,對下人也很好,並且出生入死,為國家的存亡「奮不顧身」,實在是個好人啊!如今降敵也是迫於無奈。後來「奮不顧身」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用來形容奮勇向前,不顧生死。
奮不顧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跟李陵並不熟,但見他「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認為李陵孝順、講信用、有義氣,對下人也很好,並且出生入死,為國家的存亡「奮不顧身」,實在是個好人啊!如今降敵也是迫於無奈。後來「奮不顧身」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用來形容奮勇向前,不顧生死。
相習成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效法,蔚為風氣。《醒世姻緣傳》第二六回:「動不動把一個大指合那中指在人前搣一搣,口說:『喲!我兒的哥阿!』這句話相習成風。」《鏡花緣》第一二回:「往往因選風水,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甚至耽延兩、三代之久,相習成風,以致菴觀、寺院,停柩如山。」
目標類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付諸執行,也就是強調務實的目標。3. 目標是清楚界定的並為參與人員所瞭解,最好能夠付諸行動,使其效法。4. 目標提供了評鑑效能的規準。(註1) 關鍵字中文:目標類型英文:goal model 參考書目註1 wayne k hoy(2006)。教育行政學,頁363-365。麗文文化事業。註2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頁337-338。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奮身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跟李陵並不熟,但見他「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認為李陵孝順、講信用、有義氣,對下人也很好,並且出生入死,為國家的存亡「奮不顧身」,實在是個好人啊!如今降敵也是迫於無奈。後來「奮不顧身」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用來形容奮勇向前,不顧生死。
挺鹿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知亡矣。將悉敝賦以待於鯈,唯執事命之。」 〔注解〕 (1) 則其人也:此指以人臣之禮相事。則,效法。 (2) 鋌:音ㄊ|ㄥˇ,快速奔走。
瞻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表示對尊長的瞻仰依恃、嚮往效法。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然天下之無賢不肖,且猶為涕泣而歔欷。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信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隋代高僧。(西元540~590)俗姓王,魏郡(今河南省安陽)人。為三階教的創立者,提倡三階佛法,勸人對佛教不要分別大小乘都應敬信。勵志苦行,並效法華經常不輕菩薩,路上遇人不分男女,悉作禮拜。建立無盡藏院,廣行布施,從事社會福利工作。不到幾年,便形成三階教派。著有《三階位別錄集》四卷,《對根起行雜錄集》三十六卷。
緣木希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緣木求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闢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