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拔群出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出類拔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宰我、子貢、有若都是孔子的弟子,在他們眼中,孔子是個偉大的聖人。宰我認為孔子的賢能遠超過堯舜。而子貢則認為沒有任何的人、事可以逃過孔子的細微觀察,孔子從先王所創作的制度中,就知道他們所推行的政事;聽聞先王所制定的禮樂,就可以知道他們所傳承的道德。有若認為孔子之於一般人類,就如麒麟對於一般走獸,鳳凰對於一般飛鳥,泰山對於低矮的小土堆,河海對於路上的流水,雖然都是同類,卻遠遠的超越他們而大有差別。換言之,孔子與一般的人民,雖也是同類,但在才學、德行各方面卻都遠遠的超出其同類,而特立挺拔於同群之中,自有人類以來,再也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了。後來「出類拔萃」這...
小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細微瑣碎的事情或行為。如:「不拘小節」。《荀子.王制》:「大節是也,小節是也,上君也;大節是也,小節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
楊佳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  以為詩是一種琢磨的事業。  好比行走黑夜,看星光擦傷海洋,  那孤獨地飛翔墜落的光亮之間,猶有細微線索,  等待詩人去辨認,尋訪,或者構築。 著作  詩集《屏集的文明》、 《你的聲音充滿時間》; 散文《海風野火花》、《雲和》;編纂《臺灣成長小說選》。 詩作欣賞  〈傾耳〉    由於不知名的引力  樹木的年輪紛紛漲潮  你說聽見了某種輕微的呼喊  隱藏在兩側的建築深處  細數整個森林的年歲  忽然,我們也跟著老去了  在相沿成習的典籍中  變成不再被翻開的底頁  〈小節〉  簷下,我們緊握著手  仰頭看雲的藻井  ...
知幾其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繫辭下》:「子曰:『知幾其神乎。』」指能見事情萌發的細微跡象,預知其變化,就能與神道相符。南朝梁.簡文帝〈南郊頌〉:「臣聞惟天為大,聖人敬其德,知幾其神,聖人契其道。」唐.權德輿〈幾銘〉:「知幾其神,孔父、周文去聖遠矣,時無其人,見幾而作。」
靡微不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書請辭這項職務。除了感激皇帝的重用,並說明自己不是推卸責任,對於皇帝交代的事一向盡心盡力,每一個細微處都照顧到。但如今受人排擠,同僚皆不配合,行事困難,建議改由參贊軍事來執行這項任務。魏了翁五次請辭都沒有獲准,只有默然受命,理宗因此而更敬重他,並嘉勉他的辛勞,給他加官進爵。魏了翁的上書中寫自己做事「靡微不周」,意思是指沒有細節不照顧到的。「靡」就是「無」的意思,後來「無微不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做事非常細心周到。出現「無微不至」的書證如清.孫道乾《小螺菴病榻憶語》卷四:「張姬愛兒如己出。姬病,兒侍奉湯藥,無微不至。」
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大小便的隱語。《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亦且終日相處,這些細微舉動,水火不便的所在,那裡妝飾得許多來?」
毫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極細微的部分。《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南朝梁.任昉〈劉先生夫人墓誌銘〉:「參差孔樹,毫末成拱。」
秋豪無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不肯,反而引他見劉邦。劉邦向項伯獻酒祝壽,定下兒女婚約,接著說:「我自進入關中後,軍紀嚴明,秋毫般細微的東西都不敢動用,官民登記簿冊,查封府庫,日夜等待將軍早日到來。我所以派兵鎮守函谷關,是為了防止盜賊出入,和突發的事變。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怎麼敢造反呢!希望回去代為向將軍說明。」項羽聽到項伯的轉述,承諾好好對待劉邦。又《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 亦載,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後,分析楚漢兩軍形勢,認為和項羽的殘暴不仁相較,劉邦進入關中後,軍紀嚴明,連秋毫般細微的事物都不敢傷害,並廢除秦國的苛法,只和百姓約法三章,所以秦民都希望劉邦成為秦王。後來「秋毫無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
字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的筆跡、形體。《紅樓夢》第八回:「今若按其體畫,恐字跡過於細微,使觀者大費眼光,亦非暢事。」《老殘遊記》第一○回:「惟長短句子的歌謠最多,俱是手錄,字跡娟好。」也作「字蹟」。
張秀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一樣,都崇拜欣賞京派女作家凌淑華及英國意識流作家吳爾芙等,並從中吸取創作養份。她說過:「自生活的最細微處,反映出那顛撲不破的真理」。她早期寫作題材,多屬幻思夢想等個人悲喜,風格雋逸空靈,透發著濃重的傷感與幽怨,字裡行間帶一種煙水迷離的韻緻。而在經歷人生種種磨難的中年之後,寫作文風逐漸貼近現實,更注重真實生活所能帶來的啟發,擅長於微小的日常瑣事中見微知著,從一粒細砂,一片花瓣,一點星光,尋覓出對人生的深厚啟示。她認為,文藝作品的取材可大可小,但要從小處著手、往大處著眼;微小的題材,經過創作者的慧心詮釋和妙筆描繪,一定能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