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54.2063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吉格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名。吉格(Gigue)這個名詞的來源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它與古法文Gigue一詞有關,含有跳躍、雀躍、嬉戲之意;另一說法則是與英文的吉格(Jig)舞相通,是一種躍動性很強的舞蹈。吉格舞的種類很多,沒有固定的形式,但其共同特質是輕快、活潑。法國舞蹈大師拉摩(Pierre Rameau, 1683-1764)所著《舞蹈教師》(Le maître à danser, 1725)一書中,在論及十七到十八世紀早期宮廷的吉格舞中提到,富伊葉(R. A. Feuillet, 1675-1710)和盧利(J. B. Lully, 1632-1687)曾經為了劇院的表演編作了許多吉格舞,到了十八世紀,它極流行...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N. Y. London, 1998.
|
木屐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名。或稱《Clock Dance》(鐘舞),本為古老的英國舞蹈,但十九世紀中葉在蘭開夏(Lancashire)有復甦之現象,男舞者穿著木屐表演,一邊繞圈,一邊以木鞋敲擊地板發出明顯的節奏聲。「木屐」原是棉花場工作者所穿,直至1920到1930年代都有人如此穿著。鞋子似比利時及荷蘭的「木鞋」(sabot);但足部的動作與西班牙的《察帕泰阿多舞》(Zapateado)非常相像。此舞以「鐘」的意象表現有幾種形式:較早是在《時光之舞》(Dance of the Hours)中的一段,用急促的足部敲擊來表示;另一種形式是一為舞者跳著環形的《小步舞》(Minute),其舞伴在環中製造拍擊聲。最後一式是...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清歌妙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亮的歌聲,曼妙的舞姿。形容歌舞美妙動聽。《抱朴子.外篇.知止》:「輕體柔聲,清歌妙舞。」唐.宋之問〈有所思〉詩:「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
劍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劍為舞具的舞蹈。由武術演變而來。舞者持劍而舞,舞姿英武俊逸,動作均勻而有韌性。
|
能歌善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擅長唱歌、跳舞。如:「能歌善舞的藝人很受年輕人喜愛。」
|
柘枝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唐代著名健舞。原為中亞一帶民間舞蹈。盧肇《湖南觀雙柘枝舞賦》:「古也郅支之伎,今也柘枝之名。」郅支為西漢古城名,《新唐書》作呾邏斯城。唐時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中亞江布爾)原為女子獨舞。伴奏樂器以帶鐵環的鼓(類似今新疆之手鼓)為主。舞中間有歌唱。白居易《柘枝伎》:「平舖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張祜《觀楊瑗柘枝》亦有「緩遮檀口唱新詞」之句。節奏鮮明,氣氛熱烈,舞者體態輕盈、腰肢纖細柔軟。劉禹錫《觀柘枝舞》二首:「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徐凝《宮中曲》二首:「細腰偏能舞柘枝。」身著柔軟貼身質地輕薄的 花窄袖羅衫。頭戴綴有珠翠飾品的花帽。腳穿紅錦軟靴。是一種美化的民族服裝。舞蹈者以窄長...
|
中華民國舞蹈學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1951年成立,稱謂「中華民族舞蹈推行委員會」,初始成立目標乃因當時國家領導人, 認國勢備戰中的戰地軍隊,予以歌舞活動可鼓舞士氣,又當時國內藝文界相關人士熱烈呼應政府推行的 「復興中華文化」政策,乃發起推行民族舞蹈政策,遂於1951年十月透過國防部總政治部、教育部、內政部等機制聯合成立推行委員會,何志浩將軍為主任委員,由舞蹈音樂、美術、攝影等專家擔任委員,1953年二月二十七日至三月一日於臺北市三軍球場(建於現總統府前之廣場)首次舉辦全國性大規模「民族舞蹈表演會」,盛況熱烈、轟動。因此翌年二月委員會聯合相關單位開始舉辦第一屆全國民族舞蹈比賽,為期四天、共102支舞碼參賽,推行委員會同時發...
《民族舞蹈月刊》(創刊號、1958)、《臺灣舞蹈史研討會專文集》(1995.4)、中華民國舞蹈學會提供「簡介資料」。
|
歌鶯舞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歌聲宛轉,舞姿曼妙。元.曾瑞〈青杏子.花月酒家樓套〉:「明眸皓齒,歌鶯舞燕,各逞溫柔,人俊惜風流。」也作「舞燕歌鶯」。
|
鼓舞歡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快樂興奮的樣子。也作「歡忻鼓舞」、「歡欣鼓舞」。
|
巴突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巴突克舞》(Batuque)為一種巴西非洲裔所跳、源自非洲之兩拍子舞蹈。舞者排成圓圈,以手打拍子,並由鼓及敲打鐵器或木頭伴奏。此種以任何手邊之物敲擊,以產生複雜之節拍,乃非洲許多地方慣用之方法。在葡萄牙屬之西非地區,《巴突克舞》極似《查爾斯登舞》(Charleston)。由一男一女在觀眾圈中表演。巴突克(Batique)名稱亦為一般舞蹈之通稱。十六世紀時,此舞傳入葡萄牙,據古老之記載,在首都里斯本甚為流行,為一種雙人舞,類似葡國之《龍都姆舞》(Lundum)。至葡王曼紐艾爾一世(Manuel Ⅰ)時,下令禁止《巴突克》、《龍都姆》及《查瑞達舞》(Charrada)在葡國表演。十八世紀時...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