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7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隆氏飛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irundichthys (Danichthys) rondeletii (Valenciennes, 1846)
體細長,略側扁;吻短,頭長短於背鰭起點至尾鰭上葉起點之間距;胸鰭甚長,具17~20軟條;最上方2鰭條不分枝,第4~5鰭條最長,末端達尾鰭上葉起點;腹鰭亦大,基底位於體中央之略後方,其末端達臀鰭中部基底;背鰭與臀鰭對在於體後方,背鰭具10~12軟條,臀鰭具10~12軟條,兩者之起點對在,或臀鰭略前1鰭條;尾鰭深開叉,下葉長於上葉;側線低位,近腹緣;體被易脫落大圓鱗,背鰭至側線間有鱗6~7列,背鰭前正中線上有鱗29~32枚;口蓋骨無齒;脊椎骨45~47枚。幼魚無高背鰭,亦無腭鬚。頭部上方及體背暗青色,腹部銀白色;胸鰭除後緣及下方有淡色帶外為濃黑色,腹鰭淡色,背鰭暗色,臀鰭無色,尾鰭黑褐色。體長可達...
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之溫熱帶海域,地中海亦產,但最熱之海域則無發現。出現之水溫在17~24℃ 之間,以19~21℃最多。
為純外洋性,沿岸較少見,且好低溫,為「四翅型飛魚」以浮游生物為食,於早春產卵。卵為沉性卵,具纏絡絲。
可食用,亦可作釣餌。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鶴鱵目(Order Belo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鶴鱵亞目(Suborder Belonoidei = Exocoeloidei)
銀漢魚系(Series Atherinomorpha)
飛魚科或文鰩科(Family Exocoetidae),Flying Fishes
飛魚上科(Superfamily Exocetoidea)
|
雷氏蝶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aetodon refflesii (Bennett, 1830)
體長方圓;吻尖長;體檸檬黃;背鰭軟條後緣黑色,其後為黃色;臀鰭緣具一窄黑紋,其後為黃色;尾鰭有一黑帶,末稍灰黑色;胸、腹鰭為黃色;體長可達14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東南亞。
棲息於珊瑚礁區約水深1~10公尺處,以甲殼類為生的肉食性魚類。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蝴蝶魚科(Family Chaetodontidae),Butterfly Fish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
寡杜父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ligocottus maculosus (Girad, 1856)
體延長而側扁。吻稍鈍,口中大;上頜末端延伸至瞳孔中央之下方。齒細小,上下頜各有一帶,腭骨亦具齒。前鰓蓋棘為兩分叉或三分叉棘。背鰭兩個,第一背鰭有硬棘13~14,第二背鰭基底長與臀鰭相對;胸鰭大型;腹鰭小型;尾鰭圓形。體側紅褐色或綠色,腹部白色或淡綠色。體側又有5條不規則的橫斑。腹鰭除外,各鰭皆暗色;背鰭、胸鰭及尾鰭各有黑點散布其上。
由日本、白令海到加利福尼亞海岸。
本種魚常出現於礁區的潮池。雄魚在生殖季節時,會利用胸鰭抱緊雌魚,使其排出淡綠色卵。受精後,受精卵將黏貼於石頭上孵化。
小型魚種,不具食用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杜父魚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杜父魚科(Family Cottidae),Sculpins
杜父魚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
島嶼美銀漢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蘇氏鬚唇飛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略側扁。體長為頭長之4.4-4.8倍,為體高之5.0-6.7倍。頭長略等於背鰭起點至尾鰭上葉起點之間距。吻鈍短。口開於前端,下頜略突出;兩頜有齒,齒細小;腭骨具弱齒。鼻孔兩對,大形,近於眼前。鰓裂寬,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鰓耙數6-7 + 16-17 = 23-24。鰾大,向後延長;腸簡單,無幽門及盲囊。體被圓鱗,大而薄,易脫落;頭部多少被鱗;側線甚低,近腹緣,在胸部不分枝,具鱗56-59;背前鱗38-42;側線上鱗7-8。背鰭無棘,位於體之後部,具軟條12-14,鰭膜上具黑色斑;臀鰭起點在背鰭第5-7軟條基底之下方,具軟條9-11;胸鰭末端達背鰭後部基底,第1鰭條不分歧,呈淡褐色,散布暗...
|
長臀光鰓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1.7-2.0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6-19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I,軟條 11-13;臀鰭硬棘II,軟條11-13;胸鰭鰭條18-20;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形,各具3條硬棘狀鰭條。體色除尾柄及尾鰭為白色外,身體及頭部皆為黃色;胸鰭基部有小黑點;前鰓蓋及鰓蓋不具暗褐色之後緣。
|
黃斑光鰓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1.8-2.0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7-19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呈圓形,硬棘XIII-XIV,軟條 11-13(通常為 12);臀鰭硬棘II,軟條10-11;胸鰭鰭條 18-20;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形,各具2條硬棘狀鰭條。體一致呈灰褐色,胸鰭基部具一大黑斑;背、臀鰭大部分為暗色,軟條部後半較淡色;胸、腹鰭灰色;尾鰭灰褐色。
|
刺鸚哥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稍突而呈平滑的圓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齒板具1-2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3-5(4);頰鱗3列,下列為1-2鱗。胸鰭具13-14軟條。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之尾鰭為圓到截形,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則為深截形。IP期之體色為深褐色,腹側為紅褐色;體側通常具4-5條約1-2鱗寬之不明顯淡色橫斑(橫斑裡的中央鱗片為白色)。TP期之體色為綠色;鱗片外緣為紫粉紅色;吻部前端為黃綠色至綠色;頦部藍綠色而參雜橙紅色斑紋;頰部具黃色寬區;各鰭藍綠色,具藍色外...
|
紋波石斑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7-3.2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4列。鰓耙數8-10+15-18,隨著成長而逐漸退化。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8-53;縱列鱗數95-109。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4-16;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約等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幼魚體褐色,散佈許多小白點,隨著成長漸變成短白線紋,且有許多圓形成不規則的白斑塊夾雜其中;頭部...
|
臺灣星衫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胸鰭條數:8 (少數7或9); 腹鰭軟條數:7; 背鰭軟條數:1720;臀鰭軟條數: 13-15; 發光器排列:IP 8-10, PV 12-15, VAV 17-21, AC 10-12, IC 49-54, OA 31-34; 胸鰭前之縱列發光器呈彎曲狀;全身自吻部、頭部、鰓蓋、上下頷、身體及背部具有發光組織,其中較大體型之鰓蓋上具明顯呈塊狀之發光組織;下頷鬚細長簡單,末端略膨大或呈圓滑狀,長度約為頭長之0.5-0.8倍,隨體長增長。體色:身體呈暗褐色,鰓蓋上之發光組織於浸泡標本呈乳白色,新鮮時呈粉紅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