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否定詞。有是、未、非等義。如:「能」、「法」、「久」、「容易」、「好吃」、「拿動」。
2.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
2.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輕鬆!」
3.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驚,大庖盈。」漢.毛亨.傳:「驚,驚也;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纖,麗而奇些。」漢.王逸.注:「奇,奇也。」
(「」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姓。如晉朝有準。
1.表示否定。同「否」。《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
2.表示疑問、未定。同「否」。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韡韡。」
鍥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鍥,鏤刻。捨,捨棄、停止。鍥而捨指斷刻下去而停止。比喻堅持到底,奮勉懈。如:「警方抱著鍥而捨的精神努力追查,終於找出真兇。」也作「鍥而舍」。
同,相為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同,志趣合,就無法相互討論或共事。《論語.衛靈公》:「子曰:『道同,相為謀。』」《西遊記》第二四回:「孔子云:『道同,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
勝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太多,能一一舉出。如:「臺灣出產的水果勝枚舉。」《官場現形記》第一九回:「他的人雖忠厚,要錢的本事有的。譬如欽差要這人八萬,拉達傳話出來,必說十萬;過道臺同人家講,必說十二萬;他倆已經各有二萬好賺了。諸如此類,勝枚舉。」也作「可枚舉」。
過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夠一樣,皆妥當。指事情要適得其中。《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及。』」唐.韓愈〈改葬服議〉:「儉之與奢,則儉固愈於奢矣,雖然,未若合禮之為懿也,過猶及,其此類之謂乎。」
桃李言,下自成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蹊,小路。全句指桃樹、李樹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太史公曰》:「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也作「桃李言,下自成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心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心裡明白,必言語說明。如:「你幫我的忙,我會牢記在心,這件事彼此心照宣,來日定圖回報。」
己所欲,勿施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所喜歡的事物,要加在別人身上。《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欲,勿施於人。』」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一折:「待驅兵領將,積草屯糧,平白地要把鄰邦困,可道己所欲,勿施於人。」
桀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倔強凶悍,傲慢順從。《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到了五、六歲上,識字讀書,聰明出眾,只是生成一個桀驁馴的性子,頑劣異常。」也作「桀驁遜」。
掩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瑕,玉的斑點。瑜,玉的光澤。瑕掩瑜比喻事物雖有缺點,卻無損其整體的完美。《晉書.卷六九.周顗傳》:「顗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瑕掩瑜』,未足韜其美也。」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四:「惜哉仲淹,壽永乎,非廢是,瑕掩瑜,雖未至于聖,其聖人之徒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