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欲速不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語出《論語.子路》。
霍桑實驗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究其原因有三:面談可以減少成員的緊張與不滿的情緒。面談可以滿足部屬的參與感。面談可以發現成員的慾望和要求,作為改進管理的參考。   3.電話總機配線實驗(Bank Wiring Room Experiment):這個實驗從一九三一年開始,共有十四個員工參與,結果發現:實驗對象自然形成兩個非正式組織,而且非正式組織一旦出現之後,其組成分子就會互訂一套規範,來約束彼此的行為。實驗對象不但有心理需要,而且心理因素對成員行為及績效的影響度,遠超過物質因素。管理者與成員所建立的人際關係的好壞,足以影響其管理的成敗。   總而言之,...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又要求馬兒長得壯快,又希望馬兒少吃草料。比喻要求過高卻吝於付出。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卷一一.鐵公雞》:「濟南某富翁,擁資數十萬,性慳吝,居積取嬴……鄉人號為鐵公雞,謂其一毛不拔也。年近五旬,無子,議納妾,價欲極廉,而人欲至美,媒笑曰:『翁所謂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也。』」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街亭,伐魏一役宣告失敗。按照軍法,馬謖被判死刑,當時年齡只有三十九歲。事後,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表,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職務,降級三等,以處罰自己沒聽從先主遺言,用人不當,造成蜀軍失敗的重大過失。 3.用法指言詞浮誇,超出他的實際能力;後指也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杏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三國吳人董奉隱居廬山,為人治病不收錢,僅要求重病治癒者,植杏樹五株,輕者一株,數年後得杏樹十餘萬株,蔚然成林。見《太平廣記.卷一二.董奉》。後以杏林指醫學界。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衝突的,例如一個人需要自由時,便可能失去家庭的歸屬感,因此現實治療不單強調選擇適當的行為滿足需求,還要求學習如何面對各需求間的衝突。 選擇理論現實治療法中假設大腦是一個選擇系統,所有的行為都是系統選擇用作滿足心理及生理需要。因此威廉葛拉瑟1970年代後期在現實治療法中加入控制理論,後來,威廉葛拉瑟將控制理論易命為選擇理論,認為人當選擇該行為能滿足人類的需求時,則為有效控制。 總體行為現實治療法中將總體行為比喻為四輪車現實理論將人的總體行為分為四部分,分別是思想、行為、感覺及心理狀態,並以四輪車比喻為人的總體行為,思想及行...
班度拉(Bandura)自我調節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大幅降低其期望水準。而了解自身能力水準的學生,通常較可能建立切和實際的標準。三、自我酬賞由學生自我要求自身,達到某一特定預設之標準後給予自己獎賞,反之,則給予自己懲罰。通常而言,行為心理學家認為立即的物在酬賞通常較為有效。四、自我調節此指之自我調節係為行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由自我控制下表現出來,此時對行為者本身而表現之行為即為一種酬賞。此時教師則不再需監督調節,而由學生自制,此狀態為教師與學生共同追求的目標。(註2) 參考書目註1: 廖鳳池、陳美芳、胡致芬、王淑敏、黃宜敏編譯(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註2: ...
東道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鄭大夫燭之武見秦穆公,要求秦軍停止進攻鄭國,鄭國今後作為東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來往的秦國使者。因鄭國在秦國東面,所以稱為「東道主」。語出《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後借以泛稱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唐.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也作「東道」、「東道主人」。
溝通特權(privileged_communic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危機的可能性(3)當當事人對諮商師提出控訴時(4)在任何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提出心理狀況作為賠償損害的要求或辯護時(5)如果當事人未成年,諮商師相信兒童是某罪行中的受害者,如亂倫或兒童虐待(6)當諮商師認定當事人由於心理失常而必須住院治療時(7)當法院要求時(8)當事人顯露犯罪意圖或被評估可能對社會或自己有危險性時 溝通特權的倫理困境溝通特權是我國助人專業人員常會遇到的倫理困境,學校輔導人員和一般諮商師都可能會遇見通報與否的兩難議題,若符合諮商專業倫...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例句 出處 《老子》第三十六章有這麼一段話,「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故事 春秋末期,晉國貴族魏桓子拒絕了另一貴族智伯的索地要求,謀士仁章勸他還是給的好。仁章認為:智伯在得到土地後,必然會更加驕橫,使其他貴族因懼怕他而互相團結起來,共同對付他,這樣他滅亡之日也就到了。仁章還引用《周書》上的說話:「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意為:想打敗他,姑且先幫助他;想從他那裡取得甚麼,暫且先給點他甚麼。)智伯在魏...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