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21.88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捕風捉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捉影」條。 01.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贛水注》:「有二崖,號曰大蕭小蕭,言蕭史所遊萃處也。雷次宗:『此乃繫風捕影之論。』」 02.明.焦竑《焦氏筆乘續集.卷一.讀論語》:「夫門人疑一貫之說,如繫風捕影之難,而曾子斷斷然以忠恕盡之。」 參考詞語︰捕風繫影注音︰ㄅㄨˇ ㄈㄥ ㄒ|ˋ |ㄥˇ漢語拼音︰bǔ fēng xì yǐng釋義︰即「捕風捉影」。見「捕風捉影」條。 01.五代十國南唐.史虛白《釣磯立談》:「於是連兵十許年,國削民乏,渺然視太平之象,更若捕風繫影。」 02.宋.朱熹〈答廖子晦書〉一八首之一八:「蓋性命之理雖微,然就博文約禮實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須向無形象處東撈西摸,...
滿腹經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郎瑛《七修類稿.卷四○.事物類.神童對》:「方朝見,適直隸貢蟹至焉,英宗即出一對試之:『螃蟹渾身甲冑。』程對曰:『鳳凰遍體文章。』李對曰:『蜘蛛滿腹經綸。』」
息事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二年春正月乙酉,詔曰:「令『人有產子者復,勿筭三歲。』今諸懷妊者,賜胎養穀人三斛,復其夫,勿筭一歲,著以為令。」又詔三公曰:「方春生養,萬物莩甲,宜助萌陽,以育時物。其令有司1>,罪非殊死2>且勿案驗3>,及吏人條書4>相告不得聽受,冀5>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6>。立秋如故。夫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朕甚饜之,甚苦之。安靜之吏,悃愊無華,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如襄城令劉方,吏人同聲謂之不煩,雖未有它異,斯亦殆近之矣。閒敕二千石各尚寬明,而今富姦行賂於下,貪吏枉法於上,使有罪不論而無過被刑,甚大逆也。夫以苛為察,以刻為明,以輕為德,以...
芒刺在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新唐書.卷一二一.崔日用列傳》:「(崔日用)嘗謂人曰『吾平生所事,皆適時制變,不專始謀。然每一反思,若芒刺在背』。」
兩袖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此忌之。九載秩滿,始進左侍郎。先是,河南官吏入朝,率綑載香帕、磨菇,以供交際,謙行,一無所持,作詩:「手帕磨菇與線香,不資民用1>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2>話短長。」其律己如此。〔注解〕 (1)不資民用:不給民用。 (2)閭閻:鄉里,亦泛指民間。〔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明.葉盛《水東日記.卷五.于節庵遺事》、 明.都穆《都公譚纂.卷上.吳都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打擊樂器。古代一種瓦製的敲擊樂器,稱「擊缶」。《詩經.陳風.宛丘》:「坎其擊缶,宛丘之道。」唐.孔穎達.正義:「此擊缶,則缶是樂器。」《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缶,如足盆,古西戎之樂,秦俗應而用之。其形似覆盆,以四杖擊之。」
見仁見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黃道周《榕壇問業》卷一一:「某:『中人認得上語,便是上人;上語落在中人,不失中語也。性道文章,隨人略領,見仁見智,何必齊觀!』」
期期艾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2、「艾艾」:#晉.裴啟《語林》(據《太平御覽.卷四六四.人事部.訥》引)鄧艾1>口吃2>,常艾艾。宣王3>曰:「為艾艾,終是幾艾?」答曰:「譬如鳳兮鳳兮4>,故作一鳳耳。」 〔注解〕 (1) 鄧艾:西元197∼264年,字士載,三國魏義陽棘陽人。司馬懿辟之為掾,遷尚書郎,後出參征軍事,遷南安太守。高貴鄉公即位,封方城亭侯,後遷征西將軍,進封鄧侯。景元四年,率軍征蜀,攻入成都,蜀主劉禪降。後遭鍾會誣陷,與其子均見誅,其妻與孫放逐西域。 (2) 口吃:說話結巴、言語困難的樣子。吃,音ㄐ|ˊ。 (3) 宣王:司馬懿(西元179∼251),字仲達,三國魏溫縣人。有雄才,多權變,文帝甚...
難能可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軾〈荀卿論〉(據《蘇東坡全集.應詔集.卷九》引)1>子路2>之勇,子貢3>之辯,冉有4>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然三子者,每不為夫子之所悅。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於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且夫學聖人者,豈必其言之爾哉?亦觀其意之所嚮而已。夫子以為後世必有不足行其說者矣,必有竊其說而為不義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為非常可喜之論,要在於不可易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四.記文》。 (2) 子路:仲由(西元前542∼前480),字子路,一字季路,春秋魯國卞(今山東省泗水縣東)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險峻、陡峭。通「陡」。《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閩遊日記》:「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