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46.0171 ms
共 4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謬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邏輯學上,謬論(fallacy)是指可知的錯誤(demonstrably false)論證,亦即說不通的道理,或是會導致錯誤的想法。通常要証明一件事情的對與錯,除了做實驗去證實或證明之外,亦可以用邏輯推理方式去推論而定對與錯,而推理結果是錯誤的話,便能構成錯誤的原因, 那被推理的道理或想法就是謬論。謬論又區分為形式謬誤及非形式謬誤:形式謬論(Material fallacies):不依邏輯規則,或論證形式錯誤的道理或想法。比如:油條是食物食物是好吃的因此油條是好吃的問題在於:食物並不總是好吃的比如:切開人有罪外科醫生切開...
|
科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一定對象為研究範圍,依據實驗與邏輯推理,求得統一、確實的客觀規律和真理。有廣義與狹義之別。廣義泛指一切有組織、有系統的知識而言,可分自然科學、應用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四大類。狹義則專指自然科學而言。
|
終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後、畢竟。用來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後出現的情況。如:「經過多次實驗以後,太空梭終於發射成功。」
|
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利用光學原理製成可矯正視力或做光學實驗用的器具。鏡片一般用玻璃製成。如:「望遠鏡」、「眼鏡」、「顯微鏡」。
|
尋求將驅力維持在某個最佳水準的傾向。1950年代的感覺剝奪(sensory deprivation)實驗研究,發現人類對環境刺激皆有其獨特「激起之適度水準」(optimal level of arousal,OLA),且個體對刺激所做的反應強度,因人而異,多數會避免過多的環境刺激和內在壓力,或尋求較少的刺激經驗,以減少不愉快反應,並藉此獲得適宜的刺激。簡言之,個體唯有在適度刺激的情境才能感到愉快、自在。 參考文獻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2001)。心理學。台北:學富文化。曾育貞(2001)。刺激尋求動機、...
|
功能性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式找出行為的前因與後果;其主要運用的方式之一便是利用功能性分析對個案進行評量,系統地操弄環境事件,以實驗證實這些事件是控制特定行為的前因,或維持特定行為的後果。主要的分析變相包括前因(antecedent)、行為(behavior)、後果(consequences)。 二、特徵1. 找出行為的功能性目的,然後教導等值功能的適當行為。2. 了解問題行為的前因後果,操弄變相對問題行為進行分析,直接提出合宜的介入方案。3. 把問題行為當成一種語言,主張人有所為而為;也就是說每一個行為都有其目的。4. 問題行為的主要來源是家庭、...
|
塞利格曼(M._Seligman)的學習無助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個體對目前的情境變化,完全無法控制,或是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完全無法預測時,個體的認知功能,就會因為沒有辦法解決困難而解體。長期延續下去,將會因無法克服焦慮、恐懼、痛苦等壓力,而喪失求生鬥志,放棄一切,進而陷入絕望。根據制約學習理論的說法,這是經由操作制約的過程習得的,這種現象是由動物實驗中所發現的,動物可以經由操作制約的歷程,學習到某些要求的行為,但若訓練時處罰的打擊太重,可能使牠感覺到永遠無法逃脫,這時縱使停止打擊,牠反而不願逃脫,稱之為學習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塞利格曼認為長期陷入被...
|
工具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實驗由來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在工具制約中,增強作用和有機體的行為之間有顯著的不同。在工具制約中,有機體在獲得增強作用「之前」,需要表現某種方式的動作,即增強作用全憑有機體的行為而定。若動物沒有發出所欲的行為,便不會得到增強。因此在工具制約中,動物的行為是取得所想要的東西,即增強物的「工具」。(註1) 實驗由來一個常用來演示工具制約(或操作制約)的小實驗...
|
安斯沃思依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有意義的人產生情感的依附。安斯沃思研究嬰兒對陌生狀況(strange situation)的反應,實驗的程序是觀察嬰兒與父母相處、父母離開時嬰兒與陌生人相處所產生的反應,以及與父母重逢的反應。 逃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孩童獨自與陌生人相處後再回到母親身邊時,他們常常逃避或忽略母親的存在。這些孩童與母親在同一個房間共處時,也較少對母親產生注意力,當母親離開時只有少許痛苦的反應。屬於這個類型的孩童或成人有時根據他們是否不在意自我依附或是避免依附而加以細分。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
|
注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眾運輸計畫」引起注意的第三種方式是使用不尋常、不一致、或令人驚奇的刺激。例如,自然科學老師常利用實驗示範或神奇的戲法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註2) 教學方面最後的方式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底下要講的東西是很重要的。例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這個部分明天要考」。這樣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當然,哪些內容重要,哪重要,學生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自認為重要的部分會學得比較好,因為他會對那些內容給予較多的注意。老師也可以教導學生辨認課文哪些內容是重要的,然後多加注意。這樣做可以增加他們對教材的理解。(註1) 關鍵字中文: 注意英文...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