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鳥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古代蹈,為伊勢神宮所流傳。者打扮成天岩戶神話中,長鳴雞的樣子所跳的。根據《歌 品目》記載,者兩手交叉在後旋轉,在同一處,將頭靠緊伏下;之後大家雙手合十後退的表演。根據《延喜式》的記載,在伊勢太神宮三節祭以及解齋直會之日,由童男、童女十八人穿著青摺衣,彈琴二人、笛手二人、歌者三人演出,明治以後失傳。
《日本踊辭典》。
無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名。古英格蘭儀式,在聖馬可節前夕(St. Mark´s Eve),村女聚集,大夥兒一同做蛋糕,做完後,切蛋糕之際,藉以發覺未來夫婿是何人。此儀式強烈禁止中途發言,因而稱作《無言》,跳方式採用歌調和簡單的形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喜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 人民間蹈。流行於西藏察隅 人聚居區。每逢喜慶之日或秋收之後農閒季節,在場壩圍著篝火起。參加者不分男女,人數不限。以一男子吹牛角號者為領,繼以鼓、鑼、樂手(各一人),眾者隨後依序圍圓圈表演。主要步法為,〈左腳小步前邁〉,〈右腳留後〉,略似左弓式姿態,緊接著右腳有彈性地上下彎蹲兩次,然後,再反向對稱地表演一次。如此交替反複。另一步法為〈點步〉,上身保持前傾,左腳向旁跨一小步,右腳左拐點地;右腳向前跨一小步,左腳右拐點地。胯部隨點地動作左右自然扭動。節奏多為3/4 拍。如:x xx ox∣x xx ox∣。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燭》又稱「Fawn Tien」,是泰國北部的民俗蹈。泰國北部大部分地區形成了古代的清邁王國,保存有豐富的各類民俗蹈,泰北人稱之為「fawns」,其中最著名的即《長指甲》〔見Finger Nail Fawn〕,而《燭》與《長指甲》唯一不同處在於一些手部與手指動作。燭者並未戴上假的金色長指甲,而是在第三和第四隻手指間,拿著在寺廟佛像前膜拜用的燃燭,通常在燭光能發揮作用的夜晚,由年輕女者表演,主要以祈求消彌罪惡為目的。在泰國北部地區,對年輕女孩而言,傳統上學習燭是值得驕傲的時刻,女孩們長到十四、十五歲左右,她們的母親會帶她們到寺院,由一些婦女輪流教授蹈藝術,每次幾小時。...
《The Regional Folk Dances of Thailand》1962.
巴塞爾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巴塞爾芭蕾團」的發展過程十分特殊,與當今國際台上多數團有所不同;長期的醞釀、細密的規劃,「巴塞爾團」透過同一藝術總監一手培養和堅持的藝術風格,造就出今日巴塞爾特有的藝術特色。漢茲.史波利(Heinz Spoerli, 1941-)即是巴塞爾芭蕾團的靈魂人物,提到他就象徵著「巴塞爾芭蕾團」,兩者已密不可分。漢因茲.史波利於l941年生於瑞士巴塞爾,在此受蹈教育啟蒙,其後前往美國芭蕾中心(America Ballet Center)再到倫敦蹈中心(London Dance Center)學習。十九歲即成為「巴塞爾芭蕾團」團員,當時「巴塞爾芭蕾團」即有享負盛名的藝術總監V...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 1991年。
巴奴瑪拉契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馬尼亞民俗蹈,流行於東部和南部地區的莫達維亞(Moldavia)、瓦拉幾亞(Wallachia)、多布羅加(Dobrudja)。此為4/4拍高貴蹈,共有十二種隊形,步採用典型的單足跳和彈跳步,內含一種羚躍步(cabriole)。參與蹈的人數不限,者相互搭肩,排成一直線或弧線;若為雙人時,兩者面對面,女者將雙手置於臀部,男者則雙手交抱於胸前。《巴奴瑪拉契涅》也可獨蹈伴奏樂器為小提琴和cobza(十到十五弦的魯特琴),這兩種皆為典型的羅馬尼亞蹈的伴奏樂器。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布宜那威斯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歌謠名。「Sa Banwa Sang Buenavista」意思是說「在布宜那威斯塔鎮上」,此民謠在菲律賓的維沙揚(Visayan)地區,尤其是怡朗(Iloilo)和莫好(Bohol)非常受人喜愛,它訴說三個來自布宜那威斯塔鎮的未婚姊妹,當年紀最輕的小妹結婚時,大姊哭泣了,而二姐安慰姊姊不要哭,因為她們很快地也會遇到白馬王子。此為三拍子數法,步為走步前進或後退,踏步,點步等,整支可隨興反覆多遍。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 Ⅳ》1960.
帶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 Faixes 」意為帶子。為西班牙雷里達(Lerida)省馬爾達(Malda)地方,每年一月二日為紀念聖者.馬卡里奧(St. Macario)而舉行的一種宗教蹈。者繫此帶子,首先於教堂外排成一列,表演各種蹈;參與之表演者至少有二十四人,皆為已婚之男性。在教堂外表演後,每人右手持一條帶子並連接成一長行列進入教堂,俟其欲步出教堂時,每人依序在圍巾下行浸禮。出教堂後再繼續其縱長列之蹈。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丹薩六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丹薩六隊》,為西班牙之加泰隆尼亞(Catalonia)地方之一種六對者之蹈。每對者手牽手,以快三步之步演出,跳出各種花式隊形。開始成一圓圈,然後變化為星形。在變化隊形之間,以走步前進。在該地部分地方,《丹薩》係在《薩達納》(Sardana)之前表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阿爾及耳黑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在北非的阿爾及耳、突尼斯、吉爾法(Djelfa)及加達雅(Ghardaia)的黑人男子所表演的一種蹈,以蘇丹黑人為多。他們會突然得到靈感而跳慶祝,不在乎是否能得到報償。六個或八個男人圍成一閉口圓,其中一人帶鼓,一人帶重銅鐃,站在圓圈內。大家開始慢慢吟唱,以鼓鐃打拍子,聲音逐漸升高,音速也同時加快。歌曲或發展為雄糾糾的曲子,或轉為哀傷的調子。他們跳離圓圈,以一足作急速旋轉後再換另一足,然後再回到原來位置。在無領導者及指示下,他們正確無誤地變換方位,雖汗流浹背仍繼續動,可能持續一小時,甚至二、三小時,直到精疲力盡。如此一個隊,通常由同一部族或工作伙伴組成,除此之外的男人不准參加,女人...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