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89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拉蹦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菲律賓伊洛卡諾(Ilocano)地方的兒童舞蹈,邊唱邊跳。Rabong字義為竹芽、嫩竹,歌詞之意敘述嫩竹多麼美味,甚至不願以伊洛卡諾人最喜歡吃的菜餚,如dinendeng和pinacbet等來替代,國內因此譯為《嫩竹舞》。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 Ⅰ》1960.
|
拍掌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猶太人(Jewish)的一種繞圈拍掌的舞蹈(Patch Tanz),在婚禮和其他慶典中演出。該舞過程有三至四個隊形;首先男女成對面向圓心排成單圓,以順時鐘方向緩慢移動。第二個隊形,全體向圓心移動;至中心時一齊拍掌,接著再向圓外擴散,舞者重踏步(Stamp)三次。然後,打破圓形成男女舞伴相對,雙臂齊肩高互搭於對方,一齊做華爾滋步或蘭德勒舞〔見Landler〕旋轉步。最後女伴由男伴手下轉至他的左方完成換舞伴動作。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卡其瓦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祕魯的原住民舞蹈,是由安地斯山(Andes)山落的印第安人所跳的圓舞,此舞的音樂通常是節奏平緩的2/4拍子,沒有切分音,並伴隨歌唱。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卡柯史尼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卡柯史尼克(Kokoshnik)在1917年以前,原為俄國婦女的一種頭飾,在國外表演俄國舞蹈時亦常用之。此種頭飾象徵俄國之家庭主婦,成為俄國婦女普遍採用的頭飾。偶亦有被改為奇特之型式,或將其直立戴於頭上。在頭飾上之白菖布上縫以寶石。卡柯史尼克舞以前係俄國宮廷舞中一種必要的儀式舞蹈,在風格上則介於《波羅耐舞》〔見Polonaise〕與《馬祖卡舞》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王者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馬尼亞新年的節慶舞蹈。《王者之舞》中攜帶有一個野豬頭,象徵冬天將盡;除夕夜,一群假面舞者假扮成各樣動物,由山羊率領,在外西凡尼亞(Transylvania)則以公鹿為前導,另外還有多隻貓以及一匹母馬,他們走過整個村落,在每戶人家前一面唱歌一面跳舞,舞者可得到屋主賞賜的禮物。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定功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宋、元宮廷祭祀舞蹈。宋真宗趙□於大中祥符年間(西元1008∼1016)改宋太宗趙炅所撰《平晉普天樂曲》(趙炅平河東回所制曲)曰《定功之舞》,並親作樂辭,奏於郊廟。奠瓚用《萬國朝天》;亞獻、經獻,用《平晉樂》。又元朝宮廷舞蹈,亦名《定功之舞》屬武舞(《元史.禮樂志》)元成宗鐵穆耳於大德元年(西元1297)建郊壇,製樂曲。文舞曰《崇德之舞》;武舞曰《定功之舞》。武舞所用道具:旌二:制如纛,杠首棲以鳳,以導武舞;幹六十有四,木為之加以彩繪,舞人所執;戚六十有四,制若劍然,舞人所執。元代戚已和歷代所用斧狀之戚不同,改為劍形。
|
迷宮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始於十一世紀。法國沙爾特(Chartres)大教堂地板建有迷宮設施,穿越約四十英呎長。人們常牽著手蜿蜒出入。此教堂迷宮肇始於諾索斯(Knossos)的迷宮,人們把米諾陶(Minotaur)半人半牛的怪物喻表為撒旦;而英雄忒修斯(Theseus)則為道成肉生、戰勝撒旦、拯救世人的基督。領舞者引導眾男女信徒,相互手牽手,隨著迷宮彎道蜿蜒進入中心點,再引導眾人蜿蜒而出,表示得到救贖。復活節期,另有修士跳的迷宮舞蹈,本來是在奧沙(Auxerre)、理姆斯(Rheims)、廬昂(Rouen)、森斯(Sens)、納磅(Narbonne)等地的大教堂舉行,但後來漸漸傳遍全法國。此舞的特徵在於投擲一種球...
Doug Adames & Diane Apostoles Cappadona《Dance as Religious Studies》1990.
|
原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八十年阿美族懷邵、卑南族斯乃泱等16位原住民青年在高雄「草衙山胞會館」所組成的舞團。在人類學者及原住民長者協助下,進入各族群、部落進行田野工作,學習並整理其歌舞文化,並將成果發表。
|
居爾西斯;歡躍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非洲查德共和國哈達德(Haddad)族舞蹈,此稱呼有一陣子用來形容以「鐵匠」為職的人們;然而,傳統上是指查德領土內說阿拉伯語的人。此舞《居爾西斯》是一齣阿拉伯舞,在阿拉伯及哈達德都很風行。跳舞時需強健的體力與耐力。年輕的已婚婦女圍繞著族中某受敬重的婦女,圍圈的婦女拍著手,以四拍為一單位。會有哀號的呼唱聲在舞蹈中傳出,詞意為讚揚某位偉人。男舞者與女舞者面對面跳躍著,更特別的一點是,此舞有強力的甩髮動作,而且舞者會進入神迷狀態。年輕女舞者戴著玻璃珠的腰帶,舞者也會戴著銀製的綁手裝飾,上面鑲著錢幣。舞者大多赤足跳舞。
《The JVC Ant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
|
顫動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南斯拉夫瑟比雅(Serbia)北部平原巴那特(Banat)地方的一種舞蹈。男女舞者形成一對,女孩在年輕男子的左邊或右邊,舞者群聚一處,用極小而快的舞步,使全身震顫不已。此舞演出時,都是成數對或幾個小群,以風笛(當地常稱gadje)或坦布利卡琴(tamburicas,外表很像吉他、馬林巴琴)伴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