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達伯喀;行列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阿拉伯遊牧人(Bedouin)之典型舞蹈,為直線行列的隊形,舞者手牽手,領舞者手執手帕、劍或盾獨舞,為全舞的靈魂人物。舞蹈多以管與鼓伴奏。〔見Bedouin Dance〕
《The JVC Ant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
|
哲回哲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鄂倫春族民間舞蹈。流行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及黑龍江鄂倫春族聚居區。《哲回哲》是鄂倫春人的一種呼號聲,無具體內容,舞蹈以此呼號聲伴奏而得名。多為女子表演,參加人數不限。鄂倫春人喜愛歌舞,特別是年輕姑娘,如果不會唱歌跳舞,會被看成是蠢笨之人。每逢年節,婚宴喜慶,慶賀狩獵豐收,鄂倫春婦女都要精心梳□打扮,聚在一起翩翩起舞。表演時,隊形有四人的一字形、六人的品字形、八人的方形、多人的圓圈形等多種。節奏通常由慢到快,跳到最後,情緒激昂異常。舞蹈以呼號聲伴奏,參加者邊呼邊舞,一人領呼眾人隨之,呼聲如二部輪唱,此起彼落,渾厚有力。舞蹈動作以〈跺踏步〉為主,手勢有〈雙手叉腰〉、〈單手叉腰〉、〈擺胯甩臂〉、〈...
|
大成殿雅樂舞生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圖像譜。大成殿雅樂舞生圖寫於萬曆三十五年(1607)。其內容為明朝(1368∼1644)舉行釋奠時之《佾舞》圖像。其書寫方法係以圖形繪出人體動作靜止之圖像,兼及服裝、舞具,左手持籥、右手執羽,配合文字說明動作方法及方向。歌詞、樂譜與圖像併列。
王圻輯《三才圖會》。
|
巴英吉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菲律賓卡布高(Cabugao)的土風舞。Ba-Ingles是由Baile和Ingles兩字合併而來,即英國舞之意,此舞活潑討人喜歡,可能由早期英國商人帶至菲律賓,除最後一段是典型的伊洛卡諾島(Ilocano)的動作之外,其餘三段性質上類似於英國舞蹈。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 I》1960.
|
興郎鐵玖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瑤族民間組舞。流傳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忻城、馬山等縣。其意為:為慶祝達努節而歡跳。據說是為紀念在南宋期間(1127-1279)瑤族族祖,率領瑤民在抗擊外敵獲勝後,跳《猴鼓舞》以示慶祝,後來在民間的流傳中又逐漸增加了《藤拐舞》、《獵獸舞》、《開山舞》、《採茶舞》、《牛角舞》、《蘆笙舞》、《花傘舞》、《舂米舞》、《豐收舞》共十個舞蹈的獨立舞段,形成了後來的組舞形式。此舞在瑤族分支布努瑤中保留至今,在每年農曆五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所舉行的達努節上,男女老少要連跳三天三夜,直到盡興為止。因各個舞蹈的內容與風格各不相同,而使整個組舞形成了特有的情緒歡快、氣氛熱烈、內容詼諧、動作古拙,反映布努瑤人...
|
三生與三死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此即為法語的「死之舞」,為十三世紀的韻文詩,孔代(Baudoin de Conde)和瑪奇諾(Nicolas de Marginal)的作品,一般認為是教會版本之遺跡。在《Horae ad usum Sarum》(1495)一書中描述道:「三位死神,三位騎師,帶著鷹和獵犬」向遁世者顯現。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舞伴併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舞伴朝同一方向,男左女右併肩站立,若靠近舞伴牽內手時,朝方向線則內手為男右手女左手,如朝反方向線則為男左手女右手,男掌心朝上,女掌心朝下,牽手的高度通常與肩同高,即屈肘,手的位置在女伴之肩高位置,但亦視舞法說明而定,可同腰高或自然下垂等方式,至於外手亦視舞法說明而定,可插腰、持裙或自然下垂,通常則為男插腰、女持裙,或稱為Couple Position。
張慶三編著《土風舞世界 》民國五十九年。
|
舞臺設計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根據表演藝術的內容,就每一場、每一幕的時間及空間的轉換,規劃出合理的空間佈置與設計,演出者在表演區有流暢的動線,使其能盡情發揮,透過表演,使觀眾了解演出的內涵。藉由舞臺佈景給予觀眾明確的時間、地點、主題、風格、角色特徵等現象,並且配合家具及道具,營造出表演環境的氣氛。他應該熟悉劇場發展史的背景;具備藝術史的知識,研讀建築風格,也具有繪畫、雕塑、家具、燈光、服裝等美學素養;能以熟練的技巧,呈現平面或立體的設計;熟悉劇場技術及材料運用,優秀製圖的能力;具有對時間、經費預算掌控與應用的能力;完成使命的堅強意志力。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
阿爾塔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名。十四世紀的舞蹈與音樂,它的原文來自西班牙和義大利,為高、遠之意。文藝復興時期,有阿爾塔舞及阿爾塔舞步,這種舞步被西班牙舞蹈大師Juan de Esquivel Navano(1642)描寫為高躍後單足著地。十五世紀的阿爾塔舞步之步法組合包括單足跳、小跳和大跳,其音樂的節奏為三拍子或複二拍子,節奏含有許多附點音符。當時的阿爾塔舞常和巴斯舞(Basse Danse)合併,直到十六世紀才漸漸分離。阿爾塔舞的高躍舞步特色,後來被應用在嘉拉德舞(Galliarde)和帕薩梅奏舞(Passo e mezzo)中。今日西班牙的阿爾塔舞是指十七∼十八世紀的貴族舞蹈,並含有社交禮儀及舞姿高貴優雅之意。
Selma Jeanne Cohen《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of Dance》1998.
|
白利西多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源自於阿根廷(Argentina)西北部胡韋伊(Jujuy)省及沙爾塔(Salta)省,在玻利維亞、祕魯等國亦極為有名。舞蹈全名為Bailecita de Tierra,亦為地球小舞(Little dance of the earth),可溯源自早期一種農村舞,演變至十九世紀和歐洲之社交舞風格結合成形。該舞異於阿根廷大多數男女成對之土風舞形式,是四人或更多人參與的6/8拍舞蹈,最大特色是每一舞者在舞蹈進行中始終右手持一手帕,文雅搖曳地上下揮動著。白利西多舞(Bailecito)共分五種花式:一、Vuelta;二、Vuelta da pareja;三、Giros a la lzquierd...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