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怪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在十四世紀的義大利,這是代表短詩或簡單的韻文形式,並且由音樂伴奏吟唱。它顯然保有著形容「小」型的方式;小型的「strambo」(一種義大利韻文的形式,由十一音節的詩節所構成);相類似的字如「bottega」,原意為鄰近的小商店,現在則是用它代表一般的聚會場所。這個字與「trattoria」是同一組字 ── 代表目前義大利的平民聚會場所,也相當於法文的酒店(cabaret)。每間酒店通常都有它固定的顧客,依據當地的風情,他們的聚會通常都會有臨時唱起歌、或跳起來的餘興節目。北方的遊客在旅遊參觀後,認識了當地相關的地理風俗及民情。他們將此字的發音拼成了「strompetta」(現在使用的英...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夏奇;東方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類型名。「Raks al-sharqi」意指東方之。《夏奇》(Sharqi)乃從《庶民之》(Raks albaladi)中發展而來,是受到種種蹈所影響的融合,其中可發現有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蹈成分,有時它被視為古典類型,此意味著它是阿拉伯世界中最文雅而矯揉的。由《夏奇》的姿和高貴氣質,可看出它受亞洲的影響,擷取印度與波斯中頭、手和手臂的動作,至於柔軟的脊椎波動則取自土耳其,此外亦吸收一些西方的蹈要素。薩米亞.加瑪(Samia Gamal)是最早期且最重要的《夏奇》代表人物之一,她曾在1930年代的影片中,使用面紗做出芭蕾式的旋轉,還有飛翔的手臂動作。今日,使用面紗開已經...
《Serpent of the Nile》.
大盛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宋朝(西元960∼1279)禮儀蹈。用以祭祀太宗(西元976∼西元997)廟。高宗南渡後,於紹興十五年(1145)改用《大定之樂》祭太宗廟。
《宋史.樂五》、《玉海.樂》。
家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1964年在美國成立,為蹈及藝術界提供製作、行政、經營、就業等多項服務,屬於紐約市的社會研究新校(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之蹈系。主辦Laura Foreman團的演出及其他研討會。該圖書館藏有蹈音樂的母帶及廣播節目、採訪、與現場演出的錄影帶等;是「作曲家與編家劇場」(Composers and Choreographers Theatre)的分支。地址:94 Chambers St. New York, NY 10007 U.S.A.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七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德文字面上即「七跳」之意,此為2/4拍子的雙人至某段落,男者需作七種跳躍動作,其中兩次足部跳躍、兩次帶及膝、兩次帶及肘、最後的跳躍以前額觸地;此時女伴單足觸地旋轉圍繞著他。跳時有詩詞伴唱。此起源於德國的西發里亞(Westphalia),當地有一種習俗,復活節時,男男女女圍繞著橡樹跳,橡樹周圍地上掘了七個坑,者每做一個跳躍動作,都期待能跳落在坑上。其他地區也有相似的蹈,如巴斯克(Basque)的《七躍》〔見Zazpi Jausiak〕;錫蘭的《七步咒》〔見Spell of Seven Steps〕;比利時與荷蘭的《七躍》〔見Zevensprong〕。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躍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英格蘭年輕女子的蹈,又稱《Leap-Rush》原是在二月二日或十四日時舉行的聖燭節(Cantel-Messe)「聖凱特利娜」(Sant Katerina)儀式中所跳的。此為室內的歌,在場地板中央燃上單支燭火,會有小提琴手或其他樂手為這些女子奏樂,她們拉起裙子一起跳著圓,而且每一位者都需逐一躍過燭火。此之歌謠詞義如下:「比士特(Bicester)的裁縫,僅有一隻好眼力,他勤快地用著那支歡樂的針,要為我們縫製高筒皮靴(gallagaskins),綠色的高筒皮靴 ── 快縫製給我們吧!以免他就快要死了!」(此靴子為當時已婚婦女之裝束)。內容表達待嫁女兒心對好姻緣之期待。其實,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車神禮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臘神名。在希臘的彩瓶上常見的繪製人物,即「立於車中之神」,與梭瑪(Tholema、Tholma)的禮儀蹈有關,此名稱後來發展成為托勒密王朝(Ptolemies)統治者使用為皇家的頭銜。事實上,「車中之神」即「農事之神」,人們對食物之需求心切皆以行禮儀的方式反映在各種慶典活動上,且禮儀進行中以蹈來增強此種表態,類似的表現在西藏和羅馬的文化中皆存在,羅馬文化中更產生仁慈的「玉米女神」,她因不同的功能以不同形像出現,若當作玉米種子時,她會下至冥界找黑地斯(Hades);化身為成為充滿生命力的綠莖,便作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冥王之后)等等。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以蹈者組成文字的蹈。唐代武則天時制《聖壽樂》杜佑《通典.卷一百四十六》「之行列必成字,十六變而畢,為聖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歲,寶祚彌昌。十六字。」唐玄宗時又對《聖壽樂》加以增飾,加:「迴身換衣,作字如畫。」王建宮詞:「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每遇頭分兩向,太平萬歲字當中。」唐人邵軫《雲韶樂賦》及平冽《開元字賦》均為描寫字的。如邵賦:「將導志以變轉,幾成文於合離。」平冽賦:「字以形言,以象德。」「鸞迴鶴舉,循鳥跡以成字。」宋代仍有字流行,一直沿襲至清代。宋顧文薦《負暄雜錄》:「字者,以身亞於地,布成字也,今慶壽錫宴排場,作天下太平字者是也。」清李調元《弄譜》卷...
占星術禮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占星術禮儀蹈存在於所有的宗教,有廣泛而不同的名稱、形式及外在的功能。要了解它們最原始的形式,則有必要知道占星術和天文學的真正關係,即生命(Life)與形式(Form)。天文學記錄有關的形狀、位置、移動、週期和一般星體宇宙的比例;這是形式。占星術記錄它們能量的平衡視座,力量、方向、位相、週期,和彼此的關係;這是生命。每一星球會放射和吸收其他星球的能量;星體有一股不停止但不斷改變的力量,結果就影響到地球的自然世界,包括人類的身體。此為古代智者所研究出的學說,他們運用禮儀,以蹈和儀式,根據形式與數字,以節奏(音樂和蹈)樣式,將所學到的教授給人。因此而興起神聖蹈(Sacred Dacne);也...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小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烏孜別克族民間蹈。流傳於新疆各地烏孜別克族聚居區。據傳,《小帽》產生於十七世紀,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屬習俗性蹈。為女子單人形式,通常在聚會、喜慶娛樂活動中表演。因中始終貫穿著繡花帽的動作,故而得名。蹈動作均源於女子刺繡等勞動生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蹈特點,多用抖肩的動作。隨著肩部的輕巧抖動及動作中的快速翹頦,使該更加嫵媚動人,更具民族特色。常用的步法有:〈碎步〉、〈點步〉、〈進退步〉等。蹈情緒歡快熱烈。伴奏的樂曲,委婉動聽,輕快流暢,節奏多為2/4拍。伴奏樂器有:熱瓦普、彈撥爾、獨它爾、笛子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