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居雷;歡躍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非洲查德中央山脈北坡賈牙(Djaya)族人舞蹈,跳舞前需以樹枝及荊棘先淨化場地,兩位鼓手及歌者隨即進場,此舞所用的鼓為圓柱形的雙頭鼓,鼓面以網狀綁法繫在一起。一鼓手站立擊鼓,右手執棒擊鼓面,左手擊鼓的邊緣以創造不同的聲響;另一位鼓手席地而坐,以雙手擊鼓。跳舞時,先由獨舞者表演,九拍為一樂句,然後,有合唱隊歌唱,詞意讚揚某位大英雄。舞者邊舞動邊擊掌,雖擊鼓為二拍子,拍手卻拍作三拍子,因此製造特殊的節奏。男舞者也參與舞蹈,他們攜著布出場,此布為包頭巾用途。男舞者以強有力的舞步跳著舞,雙腳重擊地面,也有跳躍的動作,此舞以九拍為樂句作循環。傳統上此「歡躍舞」常由賈牙族人在別的村落表演,然後以此賺...
《The JVC Ant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
|
蒙特費里納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十九世紀出現於義大利的一種城市版豐收舞,在米蘭很著名。原文亦稱為「Montfarine」,其形式包括伴遊(promenade),有點類似《布瑞舞》〔見Bourree〕,由二對或四對跳舞,舞中要交換女舞伴。舞名含有收成後的小山丘或穀堆之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大善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宋朝(西元960∼1279)禮儀舞蹈。用之於祭祀宗廟。建隆元年(西元960)五月,有司建議以《大善之舞》祭祀僖祖文獻皇帝廟。高宗南渡後,於紹興十五年(1145)改用《基命之樂舞》祭僖祖廟。
《宋史.樂一,樂五》、《玉海.樂舞》。
|
鵝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流傳於新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蘇一帶維吾爾族聚居區。每逢維吾爾族舉行「麥西熱甫」(一種歌舞遊藝集會的傳統形式)時,《鵝舞》是必定要表演的男子單人舞蹈。舞時,表演者身披白色羊皮大衣,右手退進皮袖筒內,手臂彎成鵝頭狀,再用一條紅布扎起袖口成鵝嘴。在樂曲和歌聲的伴奏下起舞。動作主要是模擬鵝的各種形態,如:行走、尋食、啄物、理毛等。圍觀的群眾可隨意跟著伴奏的樂曲唱讚美的或是貶意內容的歌詞。當鵝聽到讚美之詞時,便歡快起舞;反之,則去追啄丑化牠的人。整個舞蹈風趣活潑,深受群眾喜愛。伴奏樂曲多為2/4拍,伴奏樂器不固定,可隨意採用。
|
奧霍洛德尼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烏克蘭婚禮上的一種流行舞。由十二人(共分為四組,每組三人)組成方陣形式表演。通常,每組由一位男舞者立於兩位女舞者中間,有時則反之。舞蹈主要分為兩個動作:先以小跑步方式,由相對的兩組向中央前進,當其後退時,另兩組則向前;即方形的兩邊前進時,另兩邊後退,如此交替內外移動。第二個動作,則是每位男舞者與右邊之女舞者,以手肘互勾,女舞者用力將男舞者轉動,再由右邊之女舞者作同樣動作。「奧霍洛德尼克」一詞之原意為「園丁」,但此舞並無園丁之動作。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全國舞蹈財團法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1973年成立於美國,會員包括「艾文.艾利美國舞團」、「美國芭蕾舞劇團」、「傑弗瑞芭蕾舞團」、「康寧漢舞團」、「瑪莎.葛蘭姆舞團」及「翠莎.布朗現代舞團」等。目的在向企業界索取贊助以平衡會員舞團的開銷。推出折扣票價,及為舞團提供經營、行銷等服務;另外還做統計研究與就業服務等。地址:250 w. 57th St., Suite 314 New York, NY 10107 U.S.A.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
蘇格蘭舞蹈教師聯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1934年成立,成員為世界上通過入會考試的專業教師。目的在推動蘇格蘭舞在各種表演如交際舞、芭蕾舞、戲劇、流行的搖滾舞、迪斯可舞,與樂儀隊等的發展空間;確保會員們對最新的技巧與理念的吸收;並提供會員相關的諮詢及服務。地址:339 N. Woodside Rd. Glassgow, G20 6ND, Scotland.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
戈貝舞╱祭亡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戈貝舞係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非優葛族(Fuyughe´)在戈貝節的一種祭亡舞。由戈貝節主持者決定所邀請的村落,並派出使者發出典禮邀請。經過數月的準備包括種植特殊蔬果,收集作頭飾的羽毛,訓練舞者等,每一村落皆派出其酋長以及大約十位戰士(即夜舞者),另有親族侍從參加。舞場約為五十碼長二十碼寬略泥濘的廣場,其外圍由墳墓及水果樹、蔬菜圍成柵欄,整座村落以加香料的木材圍成典禮的藩籬。此舞舉行兩晚,白天休息,首舞為婦人舞(Amou Youmam),藉著竹火炬之光,從黃昏舉行到黎明,之後由重要的男性之舞登場,令人印象深刻的酋長舞(Royal Dance)將典禮帶至最高潮。接著婦人舞的是由夜舞者在日暮表演的...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希比利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法國高布列塔尼(High Brittany)地區一種簡單的圓舞。此舞配輕快的2/4拍音樂,舞者連接成一圈以小躍步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在轉圈時,交替跳著稱作sur place的動作,這是左、右腳輪流往前,腳跟觸地;同時,左腳往前時手臂高舉;右腳往前時則雙手低下。舞蹈時並同時唱著配合的歌曲。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舞者拍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舞譜符號。舞者拍數是拉邦舞譜中為方便舞者而創立的方法,讓辨識樂句或是一組相同動作的拍數可更為清楚。設立舞者拍數的原因在於現代音樂的樂句拍數不容易辨認,為了記錄者和舞者的需求,使用舞者拍數可以減少錯誤的發生,通常一般所記錄的舞譜採用的是音樂的拍子,如需使用舞者拍數時,會使用()括號將舞者拍數標示於音樂拍子旁邊。
Ann Hutchinson《Labanotation: The System of Analyzing and Recording Movement》1977.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