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7.44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世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類型名。中世紀時期,蹈風氣在社會各階層中都很興盛,無論是貴族、城市人或鄉下人都熱衷跳。當時的遊唱樂人不但作敘事詩,同時也創作蹈和音樂,能歌善。「蹈」不只在娛樂場所和劇場演出,同時也用於宗教禮典。當時的音樂理論家和醫師都相信蹈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幫助;他們認為身體隨著音樂動,不只能增加和諧及協調性,同時表現理性和良好的行為、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增強精神反應的敏銳性。但蹈也有反面的作用,根據十一∼十五世紀的歷史記載,歐洲各地也曾出現蹈症,稱為克洛里亞病症(Chorea Major 或Dance Macabre),發病者無法停止動,一直到精力衰竭為止,甚至死亡。關於中世紀的...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神飛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表情生動,喜形於色。《孽海花》第二二回:「卻不知怎的心上總是七上八下,一會兒神飛色,一會兒肉跳心驚,對著經文一句也念不下去。」也作「神飛色動」、「神動色飛」。
眉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眉飛色」。見「眉飛色」條。01.清.丘逢甲〈病中贈王桂山〉詩四首之四:「色眉飛夜論文,天涯意氣最憐君。」舞"> 
吉特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類型名。吉特巴(Jitterbug)被稱為是美國現代版的澳洲土著之《寇若貝里》〔見Corroboree〕; 即此類蹈配上黑人爵士音樂,並結合歌曲和特技式旋轉以及兩人急速打轉之形式的蹈。這種兩人不斷旋轉換位的雙人,源自1920年代,於美國南方流行的一種以膝關節略帶抖動方式之蹈;至1940年代,為吉特巴流行全盛期,藉此蹈之流行,使男女青年更方便於相互結識,是一種健康的運動。該類蹈名稱不一;亞洲地區稱為吉特巴(Jitterbug),歐洲稱為布吉(Boogie),亦有Swing、Lindy、Jump、Jive、Rock´n Roll等之稱謂。使用之音樂則類似狐步(Fox Tro...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體育大辭典 ── 理論類37蹈》,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民國七十三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類型名。屬於西班牙與法國交界區的一種傳統之巴斯克蹈〔見Basque Dance〕的一類型,但因其手持棍子跳「棍」(Baton dance),因此廣為流行。如樂隊的指揮棍是指揮演奏,軍樂隊之鼓手在行進間以棍子作各種花式動作表演,其後為團中女者所模仿。棍子形式甚多,其代表之意義亦不同;如主教之彎杖、國王之權杖、古埃及執法者使用之連枷(Fhail)及英國在儀式中使用之儀杖等皆為權利之象徵物,這些棍或杖在蹈儀式中或蹈表演中皆會被使用。棍棒中可稱為最巨大者如慶祝「五朔節」時所使用飾有花及彩帶之五月柱(Maypole)〔參見五月柱(Mapole Dance)〕。在印度有一種代表男性的濕婆...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折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西京雜記》說:「漢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侍婢數百人皆為之,後宮齊唱,常入雲霄」。按《出塞》、《入塞》諸曲,是張騫通西域得《摩訶兜勒》後,李延年因之而作的新聲,戚夫人所歌者諒非此等曲。至《翹袖》、《折腰》二,當起自秦、漢之際的民間,為戚夫人帶入宮中的。也許是戚夫人的創作。漢代楚國地區的《折腰》蹈形象可見於南 陽(原為楚地)的漢畫像石上。畫的右方有兩個細腰伎並列折腰翹袖而。《折腰》是個姿技巧都有相當高難度的蹈。這種折腰不是一般所見的向後下腰,而是折旁腰作九十度角、兩上臂平抬,兩臂與折下的上身平行,兩袖平飛翹起,人面孔朝前,姿...
抃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風而飛,於雨中。比喻與天地相感應相契合。《宋書.卷八四.孔覬傳》:「直山淵藏引,用不遐棄,故得抃風潤。」
鵲笑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歌歡樂的樣子。多用為喜慶祝頌之詞。漢.焦延壽《易林.卷六.噬嗑之離》:「鵲笑鳩,來遺我酒。」
聞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聞雞起」。見「聞雞起」條。01.明.藍智〈秋夕懷王長文〉詩:「攬衣誰念聞雞,拔劍終期汗馬功。」
色飛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喜悅得意的神情。如:「他最近頻傳喜訊,早已色飛眉,喜上眉稍了。」也作「眉飛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