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93.1019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甘伯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來民族舞蹈,過去在女性青春期成年儀式中舉行。用召喚「漢杜甘伯」(Hantu Gambor,甘伯劇靈)的方式,僅由年輕女孩們參加。舞者們身穿黃色沙龍、外套式上衣,披著優美織巾,頭戴綴有黃帶子的頭飾,胸前有新月型垂飾,手拿一把扇子。首要道具是一個廣口水瓶,插著許多長枝真花(有時也用人造花)、還有水果和鳥隻,代表可擒獲精靈的「愉悅花園」,另有黃銅碟子供奉著米和香。一開始,女孩子躺著,蓋上素色被單,在柔和的音樂聲以及香煙裊繞中,一位婦人輕扣鈴鼓,吟唱咒文來召喚甘伯劇靈。因甘伯劇靈的附身,女孩起身並跳起舞來;經過一段時間,或短自三、四分鐘,或長至一整個小時,直到甘伯劇靈離身,返回天界居所,整個儀式便告...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索雅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菲律賓的《索雅諾舞》,源自安堤奎(Antique)的安尼克(Anini-y)自治區,這是一支雙人舞,男女舞者右手各拿一條手絹,音樂為4/4拍,以吉他伴奏最合適。雖然受現代化的不斷衝擊,但菲律賓的偏遠地區內,今日仍保留許多婚事舊俗,從《索雅諾》中仍可看出一些。該舞是由準新郎的雙親,在他們拜訪準新娘雙親並提結婚之事的那天晚上表演,就如同菲律賓其他地方一樣,此趟任務有多位親朋陪著一起到女方家,同時攜帶食品、煙草、飲料、酒等禮品,當敲定婚事同時計畫好婚禮以後,接著便宴客和跳舞,就在此時,男方的父母親跳《索雅諾舞》以示慶賀。
《Philippine Folk Dances Ⅱ》1960.
|
喜瑞瓦努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玻利維亞艾瑪拉(Aymara)印第安人的舞蹈,由男子表演,他們身穿白裙,頭戴鴕鳥羽毛頭套,音樂是由舞者自唱,每人的左手拿著牧神笙(pan-pipe,一種原始管樂器),同時右手拿著鼓棒擊打揹在另一邊的鼓面;有時,因玻利維亞牧神笙太長,會將樂器一端置於地面。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巴賈;歡躍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非洲查德賈牙(Djaya)族人舞蹈,跳舞時,三位鼓手在場地中央,演奏一種圓柱形的雙頭鼓,此鼓以彎曲的鼓槌敲擊鼓面的中間帶,右手執鼓槌;左手手指彎曲打擊鼓緣,以製造特殊的節奏效果。有時鼓手為了求變化鼓聲,把鼓夾在雙腿之間演奏。舞者按社會階層的地位排成一列,以反時鐘方向繞圈,當歌唱者做信號時則以順時鐘方向舞動。此舞每四拍為一樂句,舞者會搖擺手臂,也會移動腿部。此舞有一個特殊的舞姿,舞步極放鬆,膝往前屈,背部突出,雙肩呈水平,手肘彎曲。有學者稱此舞姿為「崩塌」(collapse),是西非民俗舞蹈的典型動作,甚至帶入爵士(Jazz)中。觀察入微者會發現,此時身體的重量並不置於足部,腳只輕輕「掃」...
《The JVC Ant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
|
庫拉當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源自「kudang dang」一字,為華麗或華服之意,屬菲律賓節慶舞蹈,出自土布朗(Tuburan)、波托坦(Pototan)、和怡朗(Iloilo)地帶,這一帶的住民生性樂天,極喜愛歌唱與舞蹈,在土布朗,聚會時從不缺少舞蹈,《庫拉當》即為節慶表演的舞蹈之一,此舞有多種變化版本,亦可見於東維沙揚群島(Eastern Visayas)。音樂包括2/4及3/4拍,分AB兩段,每段演奏兩遍:舞步為庫拉當步,必須加上手臂動作以及身體的輕款搖擺;舞者兩對四人為一組,表演時不限組數。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Ⅱ》1960.
|
庸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玻利維亞一種諷刺醫生、律師和政客的舞蹈,用很多啞劇動作嘲弄他們的傲慢姿態,模仿政客選舉前的油腔滑調和當選後的自負。這支舞蹈在拉巴斯(La Paz)最受歡迎,三月三日於「十字架受難節」(Festival of the Cross)期間在各鄉鎮演出。通常是由勞工階層的男士表演,像是屠夫、木匠和技工等等。這支舞蹈起源於1920年間,所穿著的服裝仍然保持當時的樣子,如高帽子、長背心、細條紋褲、鈕孔有朵大花的白手套,臉上有許多鬍渣,鼻子塗得紅紅的,而且還帶著很細的手杖。
Antonio Paredes Candia《The Folkdance of Bolivia》.
|
非洲樂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舞團的稱謂「Africa Oye!」的意思是「非洲萬歲」。這個慶典中所用的口號已響遍了非洲這片金色大陸。「非洲萬歲」有來自幾內亞的湯瑪族、葛爾茲族、馬利族、尼日康諾利族、培烏族、曼丁哥族、班圖族、薩伊族、巴馬科族與埃及阿須宛,他們的演出是非洲族群樂舞表演的心與靈,展現世人未曾見過的非洲文化之全貌。「非洲萬歲」的構思、製作與演出是由梅爾.郝沃德(Mel Howard)與米歇爾.布東(Michel Boudon)一手籌畫的,他們花費了四年的功夫,才使這項演出得以呈現。來自非洲不同族群的音樂家、舞蹈家及詩人,聚集一堂,帶來令人難忘的表演。他們演出的許多舞蹈,都是屬於非洲社會的儀式及慶典中的重...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2年。
|
靴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南非祖魯族(Zulu)舞蹈,跳舞時為創造衝擊力,除了穿靴子的足跟敲擊地面作喀搭聲外,也以手擊打靴子製造節奏,二者結合成為此舞特殊的響聲。
K.W. Asante《African Dance》1996.
|
衣索匹亞禮儀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據稱這是由牧師亞瑞得(Yareed)所採集及改良而成的。這大概是傳說而已;但三個主要的系統或模式的傳統仍然存在。他們的音樂形式稱為阿拉爾(ararj)、艾塞(esel)、及吉思(geez),它們被認為相當於印度的拉加模式〔見raga〕。在整個儀式舞蹈中,音樂為主要的地位。哥普特人(Coptic)的傳統中,正式舞蹈是相當重要的。舞蹈的形式是由牧師及執事們形成一或兩個圈,執事的人數如果足夠的話,外圈只有執事。內圈舞蹈則由兩位較高階的牧師表演,另有第三者用鼓敲擊節奏。當他們吟誦讚美詩時,圈上的舞者們就拍著手。衣索匹亞宗教的禮儀主要在七世紀明確的形成,不但充滿著活力,而且與新興的回教系統相抗衡。...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山羊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流傳於新疆的阿圖什、麥蓋堤等維吾爾族聚居區。在維吾爾族舉行盛大的「麥西熱甫」(一種歌舞遊藝集會的傳統形式)中表演。山羊頭的道具用樹枝與布紮成,上面畫有羊的眼睛、嘴。舞時,表演者頭戴山羊頭道具,反穿皮袷袢(對襟皮長袍,維吾爾族民族服裝)雙手著地扮作山羊。開始咩,咩地叫喚兩聲,隨後合著輕快的樂曲,穿過人群跳進圈內表演。模擬山羊吃草、飲水、磨角、仰頭環顧等形象,生動逼真;或用角頂撞周圍的觀眾,風趣的表演,常逗得圍觀者大笑。伴奏樂器有:熱瓦普、彈布爾、獨它爾等,曲調輕快、熱烈,節奏多為2/4拍。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