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邁所高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與寺廟神像有關的「潔淨」儀式蹈。印度一年一度浴佛的時候,將金屬聖像放在覆蓋著棉布或絲綢的木檯上,由者祭司攜帶,踩著高蹻從寺廟出發,一路上又走又地行進到海邊。過程中透露一種極重要的「潔淨」特質,象徵洗掉一年所累積的罪惡。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治隆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見大英之〕。
法國與伯恩武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凱薩琳(Catherine de Parthenay)提供故事。首演於1592年8月23日在伯恩(Béarn)的首府包市(Pau)。它是「蹈戲劇化」的先驅作品。描寫歷史上法國人與伯恩人之間的戰爭,不過雜以神話故事及其他角色,如邱比特、傳信神、精靈等。可將該劇解讀成期望與宿敵法國修好,並強烈效忠法國皇室之心。表演時法國皇家的某些成員也受邀出席。劇大量應用口白片段,並採1581年《皇后劇》的一些架構:由「開場」開始,然後是者、歌者及吟誦者的一連串表演,最後也是以宏偉的「總」做結束。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大蘋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美國大蘋果》在1935年出現於美國紐約,而後由蹈教師傳入英國。此種派對蹈(Party Dance)據傳係來自南卡羅萊納州的哥倫比亞(Columbia, South Carolina)之「大蘋果俱樂部」(Big Apple Club)。大蘋果之名則來自於俱樂部所在位址,並曾經重新裝修的佈道大廳(Mission Hall)。蹈時乃多對伴形成一個大圓圈,由指令者(Caller)指示蹈動作,包括Lindy Hop、左右腳交叉跳躍,以及一種輕快步〈Trucking〉等。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上細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上細碎步〈pas de bourrée dessus〉。左足在後第五位置,半蹲〈demi-plié〉,左足小投伸到旁第二〈à la seconde〉 半空中的高度,(左足也可放前第五位置,直接從置於前足頸位〈sur le cou-de-pied devant〉來開始);左足上昇到前第五位置半足尖踮立上〈demi-pointes〉;馬上打開右足至旁第二踩在半踮立足尖上〈demi-pointes〉;把左足再帶進右足的後面第五位置,兩足跟下地半蹲〈demi-plié〉。(完成時,右足亦可到前足頸位〈sur le cou-de-pied devant〉來接做另一邊)。這個步,開始往旁小投伸〈...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丹蘇林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丹麥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的蹈,在聖誕節和歐拉夫梭卡節(Olavsoka,七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以及捕獲鯨魚後或婚禮時演出。這是一種環形蹈,者手臂搭著手臂,用側滑行步,二步向左,一步向右,步簡單而無變化,不過當者的雙臂,用力上下使蹈進入搖擺時,會有些激動;有時,圓圈變成一彎曲的鎖鏈形,向內或向外捲繞,環繞或者穿越房間。《丹蘇林格》搭配著歌唱,所唱的是源自丹麥的敘事歌,其中最特殊的一首為《Brudarvisa》,由男子在婚禮時演唱。蹈在室內舉行,每支可持續一小時以上,有新進者加入時,其他的人會退出,而且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深夜,有時甚至到天亮;至於捕鯨之後...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皇武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宋朝(西元960∼1279)禮儀蹈。用以祭祀宋朝開國皇帝太祖(西元960∼西元975)廟。太祖廟原用《大定之》,高宗(1127∼1162)南渡後,於紹興十五年(1145)改奏《皇武之樂》祭太祖廟。
《宋史.樂五》、《玉海.樂》。
卡訴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菲律賓民俗蹈,出自拉古納(Laguna)的聖帕布羅(San Pablo),是一支非常有趣的示愛蹈,描述兩個男孩愛上同一個女孩的故事;女孩技巧地應對兩位仰慕者,儘管蹈中段,兩位追求者互相較勁、妒忌,而最後三人仍皆大歡喜。此為三拍子華爾滋音樂,在表演場地的中央稍後處,放置一張椅子,蹈即由此處展開。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Ⅰ》1960.
美荷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巴拿馬的一種傳統蹈,可能源自西班牙。為方形式,伴相向,用到西班牙的查帕泰阿多(Zapateado)的步,以及帕賽歐(Paseo)或伴遊(Promende)。為此伴奏的五弦吉他叫Mejoranera便是由此而得名。有許多傳統的美荷拉曲,在蹈中吟唱,旋律為2/4拍伴隨6/8拍。此曲通常以大調彈奏,如以低調彈奏則改稱卡里諾(Gallino),而美荷拉碰裘(Mejorana-Poncho)則為一種緩慢的變調。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比尼甘比佳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菲律賓示愛蹈,可見於阿布拉(Abra)之邦古(Bangued),Biniganbigat之意為「每天早晨」,是一支男孩的愛情故事;男孩深愛著一位女孩,由於死神腳步逐日接近,他希望博得女孩同情;歌曲的歌詞中男孩傾訴如果女孩不能接受他的愛,他一定會立即死去。此者穿著典型的伊洛卡諾(Ilocano)服裝,音樂分成五段,包括2/4拍及3/4拍,者相距約六呎,面向觀眾,僅一對或數對參與均可。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DancesⅠ》1960.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