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328.12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穿鼻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厄瓜多爾之高原基托(Guito)等地區,在每年八月雨季之後的「紅人節」,係慶祝「成人節」之節日。而「Kimfudse」一詞則為距基托(Guito)約七哩處的艾斯美拉達(Esmeralde)省內之科羅拉多人(Colorados)的穿鼻孔儀式。此蹈為男女一起跳,一種稱為「Cholo」的模擬狐步,並飲用Nepe酒。時以兩個Marimba木琴鼓及笛子來吟詠配樂;而巫醫則以鋒利的黑色荊棘為人穿鼻孔。所有參加的男子,均將身體染成紅色,有人更繪出多樣的圖型。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班布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美洲哥倫比亞內陸地區的農民蹈(Peasant dance)。為一種由一對者所跳的求愛,有別於沿海地區蹈多受非洲文化影響,班布寇融合了印第安及西班牙文化。蹈基本動作為腳向前滑擦地面,上身挺直同時向上輕躍,男生不斷地積極追求女生,女生則要「故作姿態」。一來一往之間,並以歌聲相應和,蹈一直進行到女生接受男生的追求為止。女生多著色彩鮮豔的荷葉領襯衫,露出雙肩,並搭配長裙。男生則穿襯衫及緊身長褲,腰間並掛把刀(machete)。男女頭上皆戴著帽子,帽下有時也披著頭巾。伴奏樂器為似吉他的Tiple及似曼陀林的Bandola。班布寇的旋律及步被喜愛社交的人士所採用和改編,也衍生出一種社交...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烏露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菲律賓維沙揚群島(Visayan)的民俗蹈,起源於安提奎(Antique),是當地安尼米(Anini-y)人的婚慶蹈。在菲律賓,不論貧富貴賤,新郎新娘結婚時都有婚宴,此婚宴通常在男方家或新人的新居舉行,慶祝活動中多的是捉弄與揶揄。《烏露凱》由新婚夫妻的雙親表演於喜宴上,首先由新郎的父親和新娘的母親表演,接著是新娘的父親和新郎的母親反覆同樣的或臨時變化步,此生氣盎然,男者在女伴面前展現他的權力和至尊,中有一段命令這位女伴爬過他的跨下,女伴則以手肘推他以示報復,從頭至尾,觀看者在旁歡呼鼓,此為二拍子,最好只有一對者表演。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 Ⅱ》1960.
夏夫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中世紀德國墨尼黑地區的箍桶匠蹈,本屬一種工會式蹈。當時箍桶匠工業為重要行業之一,因為可主宰整個釀酒業。此雖與箍桶匠有關,但並非只有箍桶匠可擔任者。夏夫樂每七年跳一次,形式是環形。有七種基本形,且各有專用名稱:Schlang為蛇形、Laube為藤架形、Kreuz為十字形、Krone為冠形、Kleiner Kreis為小圈、Chassieren為線形、Reifenschwung為搖圈。過約二十分鐘,將由二十五名男者跳簡單的波爾卡,他們手執飾以綠枝葉的半圓鐵圈,隨著蹈的尚有兩名小丑。當指定了形,者便執著半環圈跳,他們交織著動,並做出蛇形、藤架形、十字形、冠形等形...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凱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又稱《凱安》。唐朝(西元618∼西元907)禮儀蹈。本係隋朝(西元581∼西元618)之武。唐建國後由祖孝孫改為《凱安》,用之於郊廟祭享。《凱安》之者著平冕手執干戚。另外一說,據唐朝太常少卿韋萬石詮釋:《凱安》是貞觀(西元627∼西元649)年間所製之武,用於郊廟祭享。有六變:第一變象龍興參野,第二變象克靖關中,三變象東夏賓服,四變象江淮寧謐,五變象獫狁降伏,六變復位以崇,象兵還振旅。
《舊唐書.音樂》、《淵鑑類涵》。
世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又稱《世德之》。清朝(1644∼1911)宴樂隊之一。乾隆八年(1743)二月,出巡盛京,增《世德》筵宴宗室。伴奏樂器有:箏一,奚琴一,琵琶三,三絃三,節十六,拍十六。
《清史稿.樂一,樂八》。
阿姆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係十六至十七世紀法國的一種蹈,通常為三拍,以穩健的步伐配合六小節的樂句。常以不同的韻文詩句伴著蹈,因此,此音樂被引用成為日後的「組曲」。在每一變換的詩句引導下,蹈領導者即變換式,如此,此變成一種「隨領導者而」的變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諧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錫伯族民間蹈。流傳於新疆的察布查爾一帶錫族聚居區。多在年節喜慶日子,由男子表演自娛。有單人、雙人、集體等多種形式,可同時進行。蹈情調滑稽幽默,以胯部多種的搖擺動作為主要特徵。其中有:〈胯部左右擺動〉、〈胯部左右轉動〉、〈左右提胯〉、〈雙腿跳〉、〈快下板腰〉、〈脆下腰〉等。在雙人(均為男子)形式中,一人大跳動作後,用雙腿抱住另一人的腰部,兩人面對面幽默詼諧的相互逗趣,同時雙手不斷變化各種姿,交流感情。動作可大可小,節奏可快可慢。該雙人形式,技巧高,難度大。《諧謔》有固定的傳統曲。以錫伯族民間樂器東不爾、葦笛等伴奏。
波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波里者係奈及利亞(Nigeria)信奉回教之浩薩人(Hausa Negroes),對於精靈附體之者的稱呼。者皆為女性,被稱為「母馬」(Mare)所謂精靈,一般係指「自然精靈」(Nature Spirits)而言,據稱此類精靈喜愛人類對其作讚美之謳歌,因之對其謳歌者可求其呵護。者在一種特殊樂器演奏一定曲調之後,可使精靈附身。由其動作及姿勢之過程,而知其確已為精靈所附身。此類儀式多由所謂的卡瓦拉(Karwara)族群(意指自由婦女)中之婦女表演。儀式全部需十四天之久,是屬於一種稱為「伊比利西」(Iblisi)或「阿占奴」(Aljannu)之古代阿拉伯儀式的回教版,屬「伊可西」(Isk...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重光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宋朝(西元960∼1279)禮儀蹈。用以祭祀哲宗(1086∼1100)廟。
《宋史.樂五》、《玉海.樂》。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