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34.3754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勒葛莉西斯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西班牙的安達魯西亞(Andalusia),一種3/4拍子或6/8拍的女子獨舞。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可帶響板而舞,亦可不帶。在卡地茲(Cadiz)或格拉納達(Granada),舞者穿著舞衣及打皺邊附曳尾的長裙,當舞者轉身時,如何熟練且巧妙地以腳跩起曳尾,實為此舞的特徵;叩踏腳跟而舞則是另一特徵。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蓬萊眼舞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蓬萊眼舞蛾 (Brenthia formosensis)是擬捲葉蛾科 / 舞蛾科(Choreutidae)的成員。蓬萊眼舞蛾的前翅外緣有一排(8個)眼紋,其中第四與第五眼紋癒合(紅色箭頭),後翅頂角有一小塊藍紫斑。
|
沙當勞舞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由印尼舞蹈家沙當勞.古蘇穆(Sardono)成立。沙當勞於六十年代初學印尼古典爪哇舞蹈,曾在彭班安寺廟的「山打達利舞」的表演中擔任主角。1964年在「紐約世界博覽會」表演的印尼文化團中擔任主角,七十年在「大阪世界博覽會」的文化團中擔任藝術總監。積累了多年演出經驗之後,沙當勞逐漸減少這種改編舊舞的創作方法,而是融合爪哇舞蹈動作的特色,並予以再創作。他的最新作品甚至採用了多媒體表現方法,包括電影、電子音樂、由大自然聲音所構成的和諧音樂,以及原始和現代兩種舞蹈。沙當勞舞劇團約有十位基本舞者及特約舞者。該團曾赴義大利、西德、伊朗、法國、香港演出。其作品多出自對印尼的自然環境遭受建築商的過度開發與...
香港第八屆亞洲藝術節專刊1983年。
|
哈貝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這是居住在距西非廷布圖(Timbuctoo)數哩遠的岩窟山地原住民舞蹈,許多舞蹈方式是以傳奇與歷史事件的默劇演出。演出服裝式樣是相當的格式化,使用色彩鮮明的高狀頭飾,有些則掩蓋了臉部。一些舞者戴著木製的鱷魚盔,並有幾呎高的十字裝飾,以現代藝術為主題。象徵的假面以代表祖先或敵人;也有許多動物的樣式,包括羚羊、土狼、或兔子等。敵對的標爾人(Peuhls)則用接近棕色的網狀物覆蓋臉及頭部以作為標記,但留有眼洞,輪廓為白色的外框。舉例如桑哈城(Sangha),在大批群眾進入公眾廣場前,舞蹈在完全晝光中舉行,並發射步槍。舞蹈季節約在一月,主要的默劇題材是有關哈貝族祖先及他們在西非流浪的古老歷史故事...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擠乳女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係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山上於九月舉行的村莊舞蹈,用來慶祝夏天上山放牧的擠乳女歸返。此日,用花瓣裝飾的牛隻被帶下山到過冬所用的牛棚裡。擠乳女繫著白色的圍裙,在齊特(Zithers)琴或手風琴的伴奏下,跳《蘭德勒舞》(Landlers)和《擊拍舞》(Schuhplattlers)。此舞同時也用來慶祝八月十五日的聖母升天日,此日朋友都上高山拜訪,並一起在小屋內或草地上跳舞。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奇比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英格蘭薩克森時代,約西元第十世紀,風行於鄉間的民俗舞蹈。其主要舞步類似《鞋匠舞》(Cobbler´s dance)。這種舞蹈有時以「Kibbers」為名;或稱《好友舞》(Cobbers)。亦有學者稱,此舞在索馬賽特(Somerset)及得文(Devon)兩地,被稱作《猴舞》(Monkey Dance)。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內塔普瓦馬克與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由內塔.普瓦馬克(Neta Pulvermacher)於1986年創立,舞團在紐約時,曾在舞蹈劇場工作坊、中央公園夏季舞台、林肯中心等地演出。並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節」(Israel Festival)、「亞特蘭大藝術節」(Atlanta Arts Festival)、「新猶太文化光明節」(Radical New Jewish Culture Festival)等藝術節中呈現。出生於以色列的她,1982年到紐約,1985年於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1994年後獲得「紐約文化基金會」編舞獎,1995年得到「國家文藝基金會」的編舞獎;她曾替許多機構及舞團編舞,包含了美國舞蹈節、庭園、阿拉斯加舞蹈...
泰瑞.楚克(Terry Trucco)《紐約舞蹈專書(The New York Book of Dance)》1995,城市公司(City & Company)、蘿絲.雷昂(Ruth Leon)《喝采:紐約表演藝術指引(Applause: New York´s Guide to the Performing Arts)》1991,喝采劇院叢書出版社(Applause Theater Book Publishers)、1997年 1月7∼26日 喬伊斯劇院的萬象節節目單。
|
八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臨高人的民間舞蹈。流傳於海南島臨高人聚集地區。因舞蹈時使用八種樂器伴奏,故名。舞者為青少年,各執筷子、酒盅、長鈴、碟子等食器,走在八音隊前方,隨音樂將手持之食器擊出節奏,或將兩個酒盅用一支手挾持,互撞出聲音,亦可用長鈴擊打自己的肩膊。步法有〈點〉、〈跳〉、〈跨〉及〈蹲〉等。
《中國少數民族藝術詞典》1991。
|
如恩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斯堪地那維亞原住民部落之儀式舞蹈,具有哥德人(Goth)的影響。此儀式源於羅馬神聖占兆儀式,皆基於一種「議論」(discussed)型的圓圈型態。羅馬占兆圈是標示清楚的,先有四個定位;然後依此標出八個定位。「如恩」圈則發展成十六個定位,即為「如恩」字母的字數。因此,此儀式舞將整個儀式定為十六處,每一處有其特殊意義,而舞蹈則在其間規律地進行。「如恩殿」(Beth Roune)每年都舉行慶典,殿中有「中位」(Eth-roune),即為後來轉變而成的「王座」(throne)。「如恩」文字符號以短線表示,每一線指向不同的假想軸,早先並不加以標示。儀式舞者得據此「拼出」(spell-out)特殊信...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福隆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傳統舞蹈。在聖神降臨節的禮拜二時,於朗根堡(Langenberg)演出。福隆舞是一支雙人舞,成雙成對的舞者,歡繞過菩提樹,接著穿越主要街道,在封建時期據說能藉此為莊民帶來好采頭。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