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49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弄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賣弄口舌。《西遊記》第四四回:「這個弼馬溫著然會弄弄舌!把個毛坑也與他起個道號,叫什麼『五穀輪迴之所』!」《警世通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次後孫家叫養娘來說,我也罷了,又是你弄弄舌,哄著他家。」
相思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iothrix lutea
長13~16公分,指名亞種喙紅色,雄鳥頭至背部灰綠色,眼先、眼圈及眼後眉紋淡黃色,腰及尾上覆羽灰褐色,尾叉形黑色。喉及胸分有鮮黃色及橘紅色,下腹淡黃色。翼褐色,外側飛羽外緣黃色,內側初級飛羽黑色而基部紅色,形成一紅色翼斑,另內側飛羽基部有一較小之黃斑,尾下覆羽黃色。雌鳥大致似雄鳥,但體色較淺,初級飛羽之翼斑為淡黃色。
共6亞種,分布於亞洲中南部之喜馬拉雅山區、緬甸及中國大陸南半部。
成小群於竹林、灌叢或闊葉林活動,常和其他小型的畫眉科鳥類一起覓食。繁殖時雄鳥常在灌叢中抖動翅膀,膨鬆起羽毛鳴唱,鳴聲響亮悅耳,也因此常被人捕捉飼養來欣賞叫聲。繁殖期4~10月,巢杯狀,築於灌叢或竹叢中,離地面0.6~l.5公尺高,每窩3~5顆卵。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畫眉科(Family Timillidae)
鰹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ula abbotti
體長79公分。眼周圍黑色,頭部、頸部、胸部及腹部為白色,翼羽及尾羽黑色。喙先端黑色,雄鳥喙粉藍色,雌鳥喙粉紅色。
分布於東印度洋。
鰹鳥是鰹鳥家族之中美麗而獨特的一群,也是數量最少的。僅於印度洋上的聖誕節島繁殖,築巢於熱帶雨林的樹冠層之下。據估計族群數量不超過3,000對。島上30%的熱帶雨林因為磷酸鹽礦的開採而被破壞,其餘的地區大多被劃入國家公園加以保護。族群數量少的原因之一是繁殖率低。4~7月為產卵期,每次產卵1枚,但是孵化期及育幼期甚長,幼鳥需餵食22週之後才能離巢,另外需要餵食33週之後才能自巢樹飛離,這意味著每年11月至3月印度洋吹起季節風的時候,成島及幼鳥都必須待在島上面對強風及食物不足的危險。而如此長的育幼期使得許多成鳥每兩年才繁殖一次。其他鰹鳥的亞成鳥羽色和成鳥相差很多,但是粉鰹鳥的亞成鳥羽色和成鳥的...
T0000000651--鳥綱(Class Aves)
T0000000674--鵜形目(Order Pelecaniformes)
T0000000677--鰹鳥科(Family Sulidae)
鴉(大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rvus macrorhynchos
體長48公分,為大型的鴉科鳥類。喙粗厚有力,喙、腳以及全身羽毛黑色。
共13亞種,分布於亞洲中部、南部至東部,從阿富汗到日本,東南至菲律賓。由海平面至4,000m都可以發現其蹤跡。冬季時,高海拔的巨鴉會降遷至較低海拔的地區。
傳統上被中國人認為是不吉祥的鳥類。喜歡在有樹林的地方活動,如開闊的森林以及附近有樹林的農地,也會在人類的村落或是城鎮中活動,較少在完全開闊的區域出現。是為人所熟知的一種鳥類,生性膽大聰明,會偷食人類營地的食物。有強烈的領域性,在領域之內有許多貯藏食物的地方,包括人類的住家屋頂、排水管或是窗台。經常將偷來的肉塊,或是自其他鳥類巢中掠食而來的雛鳥放在貯藏所中。經常成大群聚集,出現在各風景區的垃圾場翻食垃圾中的食物,叫聲為容易辨認的“啊、啊”。除了垃圾和腐肉以外,有會吃兩棲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繁殖期4~6月,築巢於離地面10公尺高的大樹上,結構簡陋,以枯樹枝、乾草、苔蘚和羽毛為材料,一窩產卵3~5枚,...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鴉科(Family Corvidae)
白環鸚鵯(台灣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頂與頸後石板灰色,前額白色,臉黑色,臉頰與耳羽有數條白色細紋,喙粗厚而短,白色或黃白色。身體背面顏色較腹面深,背部及翼的覆羽橄欖綠色,腰部及尾上覆羽帶有黃色,初級飛羽暗棕色有橄欖綠色羽緣,尾羽橄欖黃色尖端有寬的暗褐色塊。下顎與喉部黑灰色,下喙基有一白斑,前頸有一白色頸環,胸部與脇部橄欖綠色,腹部與尾下覆羽黃色,跗蹠與趾肉褐色。兩個亞種的差異在於台灣亞種的頭是灰黑色,尾羽末端暗褐色,而指名亞種的頭黑色,尾羽末端黑色。
黑鵯(黑短腳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長約23公分,喙、腳及虹膜紅色,身體其他部分之顏色因亞種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由全身黑色至腹面灰色、頭部白色或頭胸白色,以及頭部白色而身體灰色等皆有。亞成鳥則全身大致褐色。
共12亞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及南部,包括印度西南、尼泊爾、東南亞、中國及台灣。
活動於平地至海拔2,500公尺的闊葉樹林,喜歡站立於樹冠頂層是枯枝上,冬季聚集成大群,有降遷的習慣,喜喧鬧,主食果實及昆蟲,繁殖期4~9月,巢淺杯狀,築於離地約5公尺的樹上,每窩產3~4顆卵,本種鳥類不作南北遷移,於分布地中數量頗為普遍。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鵯科(Family Pycononotidae)
黑臉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ionis minor
體長38~41公分,基的鞘皆為黑色,眼圈粉紅色。腳的顏色依不同亞種而有差異,由粉紅色至紫黑色不等。雌雄羽色相似,但雄鳥體型較雌鳥稍大,全身除及腳外皆為純白色。亞成鳥基的鞘及眼圈皆較小,且腳的顏色較深。
共4亞種,分布於非洲大陸南方至南極洲中間之海洋島嶼,不遷移。
常出現在有企鵝、信天翁、鸕鶿及海豹族群的附近環境,通常距海岸不超過1公里。成小群出現,以腐肉、鳥類的蛋、幼雛、動物排泄物、軟體動物及甲殼動物為食,幾乎無所不吃。築巢於海鳥群族的附近,於12月至次年1月產卵,每窩產2~3枚卵,幼鳥約4週孵化,成鳥常一年四季都在其繁殖領域活動。族群數量常會隨著食物資源多寡而變動。
鳥綱(Class Aves)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鷗科 (Family Chion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善於言辭。如:「我一向笨,不會說好聽的話討好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arus saundersi
體長30~33公分。虹膜褐色,喙黑色,腳暗紅色。雌雄外形相似,羽色會隨季節而稍微變化。繁殖羽頭部黑色,頸部、胸部以下白色,背部灰色。非繁殖羽頭部白色,眼睛後方具黑色斑點,頭頂具褐色橫斑。幼鳥腳暗紅褐色,頭部灰褐色,額、頦和喉部白色;背部灰褐色,邊緣鑲有褐色,尾羽白色,腳、腹部白色。第一年冬季和夏季的幼鳥頭部白色,眼睛後方具黑色斑點,頭頂具灰色條紋,背部灰色。
分布於亞洲東部,於中國大陸北部的內陸湖泊繁殖,冬季時擴散至西伯利亞東岸、中國大陸沿岸、韓國、日本、臺灣和香港等地。
出現於海岸、河口、沼澤環境。叫聲為“keek-keek”聲。
T0000000651--鳥綱(Class Aves)
T0000000720--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T0000000736--鷗科 (Family Laridae)
花貓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花言巧語。《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二五回:「天師道:『那個聽你這個花貓巧。』照頭就是一劍砍去。」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