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16 ms
共 2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此忘恩負義,便親自率領大軍討伐,結果三敗晉軍,俘虜了晉惠公。晉國的大夫披頭散髮,拆下帳篷,追隨在惠公的後面。秦穆公看他們垂頭喪氣,十分憂愁的樣子,就派人告知他們說:「大家為什麼那麼悲傷呢?我秦穆公跟隨你們君王惠公往西走,只是實踐你們晉國的妖夢罷了,那裡會做得太過?」這裡的「晉國妖夢」指的是僖公十年的事。當時晉惠公改葬了太子申生,結果晉臣狐突夢見了申生。申生跟他說:因為惠公的無禮,他已請求天帝,將晉交付給秦國,將由秦國來祭祀他。因為有此夢,所以秦穆公引用來說明自己俘擄晉惠公是應了天命。晉國大臣一聽,三鞠躬並叩首說:「君王腳踩著后土,頭頂著皇天,皇天后土都聽到了您的話,我們敢請在下邊聽候您的吩咐...
|
相遇如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親的過失,是不應該再牽連子女的。像古時候舜因為懲罰有罪,流放了鯀,但卻舉拔賢人而重用了禹;管仲是桓公的敵人,但桓公以他為相而成就了霸業。君王在任用賢人時,只要取用其長處就可以了。」因此,晉文公放棄了成見,任命冀缺為下軍大夫。後來「相敬如賓」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相待如賓」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夫妻間相處融洽,互相敬愛。
|
牽合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4) 俛首:低頭。
|
伸眉吐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揚眉吐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朝宗是唐玄宗時的一名官員,因為曾任荊州長史,人稱「韓荊州」。他十分樂於提拔後進,經常向朝廷推薦有能力的年輕人,當時的讀書人都希望能進入他的門下,期盼有朝一日為朝廷所用。唐代有名的詩人李白也和其他人一樣,希望能受到韓荊州的重視,於是毛遂自薦,寫了封自我推薦的信給他,說韓公地位崇高,聲譽極佳,大家都以韓公的評價為用人標準,所以表明自己有心效力,希望韓荊州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揚眉吐氣」,擺脫抑鬱許久的境況,有得志顯貴的一天。後來「揚眉吐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擺脫長期壓抑後的暢快神情。
|
牙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官吏辦公的地方。《北史.卷二六.宋隱傳》:「每日牙門虛寂,無復訴訟者,謂之神門。」宋.錢易《南部新書.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門為牙門,字稱訛變轉為衙。」也作「衙門」。
|
病狂喪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喪心病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喪心病狂」係由「喪心」及「病狂」二語組合而成。
「喪心」見於《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根據記載,春秋時,魯國使節叔孫婼(ㄖㄨㄛˋ)到宋國訪問,並代表季孫氏迎娶宋元公的女兒。宴會上,當大家喝得正愉快時,宋元公和坐在身旁的叔孫婼哭了起來。佐禮的樂祁在退席後就對別人說:「國君和叔孫婼恐怕快要死了!我曾經聽說過:『應該悲傷的時候卻歡樂,應該歡樂的時候卻悲傷,是喪失心性的舉動。』心的精神是魂魄,魂魄喪失了,怎麼能活得長久?」這裡的文獻原文就用了「喪心」一語。
「病狂」則見於《漢書.卷七三.韋賢傳》。扶陽侯韋賢有四個兒子,大兒子早逝,所以二兒子韋弘為爵位...
|
智昏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
莫能為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能為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無能為力」原作「無能為」。《左傳.隱公四年》記載,春秋時衛國發生弒君事件。衛莊公的庶子州吁十分受寵,又好勇鬥狠。大夫石碏(ㄑㄩㄝˋ)認為他是個危險人物,要衛莊公小心防範,但莊公不聽。後來州吁果真造反,和石碏的兒子石厚一起殺了莊公,自立為王。州吁為王後,一直不能收服民心,石厚便去請教曾任大夫的父親石碏,要如何穩定州吁的王位。石碏說:「請君王出訪外國就可以了。」石厚問要如何做,石碏又說:「目前衛國與陳國交好,出訪陳國便可。」於是石厚便隨著州吁到了陳國,石碏趕緊派使者到陳國,告知他們這二人是弒君逆賊,並說:「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意思是衛國弱小...
|
休戚共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休戚與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國語.周語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因為受到在位的晉厲公排擠,而避難到周王室,擔任單襄公的家臣。他當時雖然年紀輕,但卻為人忠厚,做事合於義理,即使遠走他鄉,對於晉國的一切仍然非常關心。聽到晉國有不好的消息,總是跟著感到悲傷;而聽到晉國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會跟著感到高興。單襄公看得出來孫周是個才德兼備的青年,前途光明無限,因此在病重的時候,叮嚀兒子單頃公說:「要好好善待晉國的公子,因為他雖然身處異鄉,但卻非常關心晉國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現在的晉厲公是個昏君,將來孫周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
|
潛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褒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慮」這句成語就從《穀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