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載,春秋時,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為了讓親生兒子奚齊當上太子,設計害死了原來的太子申生,接著又慫恿晉獻公派兵捉拿另外二個兒子重耳、夷吾,兩人於是先後逃奔出國。後來晉獻公過世,奚齊也被臣下所殺,這時逃亡國外的夷吾則回國繼位為國君,即晉惠公。晉惠公害怕重耳會回國謀奪君位,於是派人暗殺重耳。此時重耳則是在國外繼續著流亡的日子,其間經過許多國家,但大部分國家的君王對他都不怎麼禮遇。最後到了楚國,楚成王以酒宴盛情款待,並且問說:「將來你如果回到晉國當上國君,將要如何報答我呢?」重耳說:「奴僕和玉帛,楚國本來就有;珍禽異獸的羽毛皮革,則是楚國的特產。這些東西您多得是,我實在是不知該怎...
|
明察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光敏銳,觀察入微,可看見秋天鳥獸新長的毫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極細微的地方。《三俠五義》第四二回:「不想相爺神目如電,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也不敢隱瞞。」
|
鶴立雞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而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山濤以「父子罪不相及」為由,把嵇紹推薦給晉武帝,於是武帝就任命他為祕書郎。惠帝時,則在朝中擔任侍中一職。有一次都城發生了動亂,嵇紹跟著惠帝到蕩陰去平亂,不幸落敗,隨行的官員死傷慘重,餘者或降或逃,只有嵇紹不顧個人生死的保衛著惠帝,但最後仍然中箭身亡,當時他的鮮血濺到了惠帝的龍袍上。亂事平定後,隨從想為惠帝清洗血跡,但惠帝感念著嵇紹的奮勇保衛,而堅持留下血跡。據晉.戴逵〈竹林七賢論〉載,當初嵇紹剛到洛陽時,就曾經有人對王戎說:「昨天在人群中看到嵇紹,他那雄偉挺拔的模樣,就像是野鶴站立在雞群中,顯得非常突出。」後來「鶴立雞群」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的儀表才能...
|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到處都是。
|
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告知、說明。通「諭」。如:「曉喻」、「告喻」。《淮南子.脩務》:「曉然意有所通於物,故作書以喻意,以為知者也。」《史記.卷五二.齊悼惠王世家》:「乃留兵屯滎陽,使使喻齊王及諸侯,與連和,以待呂氏之變而共誅之。」
|
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朝秦暮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06.《福惠全書.卷一二.刑名部.霸產累糧事》:「審得生員張行吉、父張成祖,所買地四十二畝,倏候倏張,此業之為朝秦暮楚者,非一日矣。」
|
萍水相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逢」。見「萍水相逢」條。
0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九回》:「我與足下未遇之先,已受先施之惠,及至萍水相遇,怎好為我破格?」
|
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憐憫、同情。《孟子.梁惠王上》:「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
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止、阻止。《孟子.梁惠王下》:「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以不果來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見悖理亂倫而不沮,是成人之惡,非君子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