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躺臥。《左傳.公二十一年》:「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襃,字子淵,西漢蜀人。宣帝時,由益州刺史王舉薦,得到宣帝的召見,命他作〈聖主得賢臣頌〉(見收於《漢書》本傳)。其中一段述說聖主和賢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賢才是國家的工具,官員如果是賢能的人才,則不需任何的改革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辛苦的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在還沒有遇到聖明君主時,所提的策略和建議,不被採納,境遇卑賤困苦。然而,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
當機立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山西通志.卷九○.名宦八.平陽府.李用質》:「李用質,山東濟寧人。崇禎十四年以進士任陵縣知縣。性慈祥,居官無赫赫名,而當機立斷,胥中肯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怨謗、諷諫。《左傳.公四年》:「臧紇救鄫侵邾,敗於狐駘……國人誦之。」《國語.楚語上》:「臨事有瞽史之導,宴居有師工之誦。」三國吳.韋昭.注:「誦,謂箴諫時世也。」
5.讚美。通「頌」。《左傳.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功,天下誦而歌舞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黑色。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八上.釋器》:「黔,黑也。」《左傳.公十七年》:「澤門之皙,實與我役;邑中之黔,實慰我心。」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先」,爭著在前。語出《左傳.公二十七年》。「恐後」,惟恐落於他人之後。語本《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拋棄。《左傳.公二十五年》:「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國語.周語中》:「不奪民時,不蔑民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侵害、削弱。《左傳.公十七年》:「宋華閱卒,華臣弱皋比之室。」《文選.賈誼.過秦論》:「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伸腿而坐。如:「箕踞」。《左傳.公二十四年》:「將及楚師,而後從之。乘皆踞轉而鼓琴。」《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左傳.公二十三年》:「誰居?其孟椒乎!」《禮記.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聞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