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04.46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團和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你就笑他,也是那樣,不笑他,也是那樣。因此大家不但不笑他,轉都愛他敬他,雖是兩家合成一家,倒過得一團和氣。」
甘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甘情願。[例]只要一家平安和諧,就算工作辛苦些我也甘願。
竊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ㄜˋ,收割。 (7) 胡:為何。 (8) 三百廛:指三百家所種田中的收穫。廛,音ㄔㄢˊ,古時平民一家所居住的房地。 (9) 瞻:望見。 (10) 縣貆:懸掛著貆的毛皮。縣,同「懸」,懸掛。貆,音ㄏㄨㄢˊ,一種貉類動物,擅長攀爬。 (11) 素:空,平白。
單親家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庭。在國內對單親家庭的定義之中,並未如國外學者一般著重於婚約與法律之間的關聯,而在父母輩只強調「單一家庭」而非「雙親家庭」的特質,單親子女則僅說明為未婚,但並未對子女的年齡加以界定。(註2) 參考書目註1: 郭靜晃、吳幸玲著,《臺灣社會變遷下之單親家庭困境》註2: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空大。
叩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伏身跪拜,以頭叩地。為傳統的最敬禮。[例]李大向菩薩叩首上香,祈求保祐一家平安。
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法」亦名「師法」,是指漢代各家經學的標準學說。西漢初年的經學講求微言大義,尚無所謂家法;當時傳授經學的大師有田何傳〔易經〕,伏生傳〔尚書〕,申培公、轅固公、韓嬰等傳〔詩經〕,高堂生傳〔禮〕,胡母生和董仲舒傳〔公羊春秋〕。初各家所傳,大體上只是註解字詞,闡釋大義;後來漸次相傳,各代弟子賡續有所發揮,因而逐漸趨於細密,並發生分化。又因漢代以經學取士,各學派為爭取出路而競爭,詮釋愈益新巧繁複,以求勝過其他家派。至宣帝時,鑒於經說紛歧,乃召開石渠閣會議討論經學;會後確立某些派別的說法為官方認定的標準學說,並做為取士的標準。這些學說遂因此取得權威地位,而為後來的學習者所遵循;這類的標準學說便稱為...
洪醒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時的台灣農村呈現一派貧困艱難的景象。例如:〈跛腳天助和他的牛〉中的天助家無恆產,僅靠著一駕牛車維持一家生計,其命運正和那勤快、老實卻最後累死於勞役之中的牛相當相似。〈金樹坐在灶坑前〉中的金樹夫婦,由於毫無節制地生養了十多個孩子,飽受窮困煎熬之苦。作者滿懷悲憫和同情,描寫農村和小鎮的衰敗、農民和市井小民維生的艱辛,其原因之一在於他覺得這些故事有它們的一些特殊意義,想藉由寫作留給妻子及後代子孫看,「希望他們不要忘了我們的來處,不管將來過的燦然或黯淡,都不要忘記」。(引自洪醒夫《黑面慶仔》自序) 影響:(1)反映當時農村面貌...
動常得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動輒得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郊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繞城市外面的地方。[例]每逢風和日麗的假日,我們一家人便到郊外踏青。
慧中秀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儒闢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稱為昌黎韓愈。卒諡文,宋代元豐年間追封為昌黎伯,世稱為「韓昌黎」。門人編次其詩文為《昌黎先生集》。 (2) 曲眉:彎曲的眉毛。 (3) 豐頰:豐潤的面頰。 (4) 清聲:清脆的聲音。 (5) 便體:輕盈的體態。 (6) 秀外:外表美麗。 (7) 惠中:內在聰慧。惠,通「慧」。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