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憂鬱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型的抑鬱素質或悲觀主義。根據加拿大心理-社會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基於失敗的經歷,對失敗的社會模型的觀察,缺乏社會支持和他們自己的身體和情感狀態(包括緊張和壓力)抑鬱個體對自己有消極認識。這造成了消極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的缺失,即患者不相信他們能對事物產生影響或者達成目標。一項女性抑鬱的調查顯示心理易感因素——例如早年喪失母親,缺乏值得信任的關係,負責照看更年幼的孩子以及失業可以和生活緊張性刺激互相影響增加抑鬱風險。...
落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試失敗,未被錄取。唐.白居易〈把酒思閒事〉詩二首之一:「乞錢羈客面,落第舉人心。」也作「下第」。
鄭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爺」。鄭芝龍在清朝誘逼之下降清,鄭成功則堅持抗清,並遙奉桂王年號「永曆」。1659年鄭成功北伐南京失敗,元氣大傷,並且面臨軍糧不足的問題。在鄭軍與清軍長期僵持的狀態下,在台灣經商失敗的荷蘭通事何斌來到廈門,積極遊說鄭成功攻取台灣作為基地,因此促成永曆十五年(1661)的征台戰役,擊退在台灣經營近40年的荷蘭人。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之後,在台灣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式政權,並確立台灣漢人社會的形態。然而,由於鄭家內部權力鬥爭、外有清朝威脅不斷,又染上寒熱症(...
秦庭之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如此忠貞的臣子,朕怎能棄之不顧呢?」於是派兵攻打吳國,楚國也因此倖免於亡。(註1) 例句黃董事經商失敗,負債累累,不得以乃作「秦庭之哭」,終於感動了他的岳父,出面幫他籌一筆錢,作為還債及東山再起的資金。(註2) 參考書目註1:成語故事<插圖本>,石光中編著,西北出版社,頁223。註2:中國成語大辭典,王劍引責任編輯,東華書局,頁916。
高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事物發展的最高點。[例]經過前一次的失敗之後,他努力吸取其他企業的優點,終於再創事業的高峰。
邱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丘逢甲(1864~1912),一名倉海,字仙根,臺灣苗栗人。中日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後曾發起建立「臺灣民主國」,最終失敗內渡中國。(註1)目錄1 生平1.1 早年1.2 臺灣民主國的失敗1.3 抱憾遺民2 詩作選錄3 參考書目 生平 早年丘逢甲生於同治3年(1864)淡水廳銅鑼灣(今苗栗銅鑼),自幼聰穎過人,據說7歲能做詩、26歲考取進士,有「東寧才子」之稱。因為目賭官場腐敗,藉口辭官返臺(官員須迴避本籍),以教育為職志投入各書院講課。(註2) 臺灣民...
團體迷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效果。 起源最早提出團體迷思的概念,是由詹尼斯(I. L. Janis)在其《團體迷思:政策決定及失敗的心理學研究》(Groupthink :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Policy Decisions and Fiascoes)一書中所提到,他列舉了團體迷思的八個症狀:1.不受傷害性:人人存不會受到傷害的幻覺,導致過度樂觀和極度冒險;2.合理化:團體成員可以合理化解釋過去所做的決定,不必負責任;3.道德觀:團體成員認為大家做決定,不必考慮做決定之後的倫理或道德的後果;4.刻板印象:團...
低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形容情緒低落。如:「他自從經商失敗後,情緒就變得異常低沉,整日無精打采。」
梵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範疇,有了自己的風格,技巧臻於圓熟,然而梵谷的內心仍躁動不已,在某次與高更爭執後(有一說是與女子戀愛失敗)梵谷割下躲耳朵,導致兩人的情誼徹底決裂。以後,梵谷的精神病周期性發作,進入巴黎郊區的聖雷米醫院靜養,最後在西元1890年,以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藝術風格梵谷27歲才開始學畫,他的畫作不符合學院派所定義的「美」,一生僅賣出一幅畫,靠著弟弟的接濟度日,經濟、生活、身體(癲癇)的折磨,使得梵谷特別關懷勞工階層、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將自己的情感毫無保留地揮灑在畫布上,因此心境上的變異導致表現技法有所不同,如:看似混亂的...
以卵投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雞蛋去碰石頭。語出《荀子.議兵》:「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比喻自不量力或以弱攻強,結果必然失敗。《墨子.貴義》:「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唐.李德裕〈處置楊弁敕〉:「遽亡臣節,仍助凶威,撫弦登陴,曾不興嘆,以卵投石,自取滅亡。」也作「以卵擊石」。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