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囫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籠統含糊。《朱子語類.卷三四.論語.述而篇》:「道理也是一個有條理底物事,不是囫圇一物,如老莊所謂恍惚者。」《二刻拍案驚奇》卷一:「沒得解說,只囫圇說一句『救荒無奇策』罷了。」也作「鶻淪」。
邏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道理、法則。[例]他的供詞前後矛盾,不合邏輯。
從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歲時則能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逆。可知「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是儒家修身養性的最終目標。「隨心所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完全順隨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後來在使用這句成語時,有時會轉用於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負面表述。
落葉歸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葉落歸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高僧慧能,是禪宗的第六祖。他三十多歲到黃梅從弘忍學法。後回韶州,住在曹溪寶林寺傳授禪法。一天他召集眾徒,告訴大家說他八月時就會離開人世,在七月八日時,他忽然對門人說:「我要回新州,快幫我準備船隻。」大家都非常難過,苦苦哀求慧能留下。慧能告訴眾僧說:「有來就有去,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我的形骸,也該有所歸宿,大家不必太傷心。」門人問說:「大師此去,什麼時候再回來?」慧能說:「樹葉凋謝,還是會落回根處,生命是沒有什麼規則可說的。」此處「葉落歸根」是用來比喻事物最後終須返回本源,後則多用以比喻久居異地之人返回家鄉。
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擊,一則藉以學習父親的種種儀態或行為,以便和父親抗衡爭取母親對他的關愛。女孩在這時期除了對象相反以外道理相同,因此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都是人類對強者認同的本性。對強者認同,往往基於防衛的心理動機,因此提供學生閱讀偉人傳記,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自我觀念,如果可以進一步認同,他的行為品性態度和價值觀念都會表現的成熟穩重。2.依順認同:即為發展性認同,最先也是從親子關係發展出來的。孩童需要父母親的愛和照顧是必然的,他為了避免失去父母的關愛,因此以依順的方式吸收父母親的行為特質來取悅雙親。依順的認同是超我良心的主要來源,由於認同不只...
節外生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說:「若左遮右攔,前拖後拽,隨語生解,節上生枝,則更讀萬卷書,亦無用處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在沒把道理弄清楚之前,隨意去胡亂解說,就像「節上生枝」,只會把道理越弄越紛歧,因此讀再多的書也沒用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肌腱,韌帶。通「筋」。漢.王充《論衡.書虛》:「舉鼎用力,力由觔脈;觔脈不堪,絕傷而死,道理宜也。」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俺如今剔下了這骨和觔,割掉了這肉共脂。」
三綱五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綱,指君臣、父子、夫婦之道。五常,指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皆為舊時的倫理標準。後泛指一切的人倫大道。《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小生慣讀經史,教導鄉里徒弟,無過是教他學習個孝、弟、忠、信的道理,識得個三綱五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汙辱、弄髒。如:「玷汙」、「有玷家聲」。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你今私自趕來,有玷風化,是何道理?」清.蔣士銓《冬青樹》第二九齣:「惜朝內無人匡諫,以致成彼高名,玷俺君德。」
世紀計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號應讓學生熟知,未來學習歷史上會常碰觸到此代號。 西元前了解西元後,即可進一部介紹西元年之意思,其道理與西元後相同,及西元一年以前至西元前100年,皆屬於西元前一世紀,因此也是不存在0的概念,運用出發點為1來做計算。另外西元前的表示方式為Before Christ,其意思為耶穌誕生之前,而英文縮寫則為B.C.,此符號於歷史當中也常常看到,如在讀古文明時代時,蘇美的鼎盛時期即為B.C.300年左右。最後老師對於西元前可多提供題目給學生做練習,因其數字越大代表越久以前,數字越小則越靠近西元1年,此觀念老師可特別提醒學生注意...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