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霧氣。《說文解字.雨部》:「天氣下地不應曰:『霿』。」唐.柳宗元〈唐鐃歌鼓吹曲.奔鯨沛〉:「手援天矛,截脩鱗,披攘蒙霿,開海門。」
枉突徙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聞客有過主人,見灶直3>,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曰:『曲4>其,遠其積薪,不者,將有火患。』主人嘿然5>不應。居無幾何,家果失火,鄉聚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6>。於是殺牛置酒,燔髮灼爛7>者在上行,餘各用功次坐,而反不錄言曲者。向使主人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火患。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向使福說得行,則無裂地出爵之費,而國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獨不得與其功。惟陛下察客徙薪曲之策,而使居燔髮灼爛之右。」書奏,上使人賜徐福帛十匹,拜為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桓譚《新論.見徵》。 (2) 徐先生:徐福,漢茂陵...
智力的起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現更直接受到老師和學校的影響。Baykin就認為,對於學生的才華,學校應把重點放在如何去發展它,而不應強調它是固定的特質。 關鍵字中文: 智力的起源英文: Intellectual origin 參考書目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150-151。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偷世竊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仁』字衍。」上文說明「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並不是人之常情,乃是泛言人性,故不應當為「仁人」。 (4) 晻:音ㄢˋ,昏暗的。 (5) 田仲:即陳仲子,田陳古時本為同一姓氏。陳仲子不食兄祿,避居於陵,為人灌園,自食其力。 (6) 史鰌:人名。字子魚,故亦稱為「史魚」。生卒年不詳。春秋時衛國大夫。衛靈公不用蘧伯玉而任彌子瑕,屢諫不聽,史鰌自認未盡職責,臨死遺言停屍在內室而不停放在大廳,終於感動衛靈公。孔子稱讚他:「直哉史魚。」
民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群眾之間。《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青苗錢法大不便於民間,有司責篤嚴急。」《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民間各處,立起個『虎媒之祠』,若是有婚姻求合的,虔誠祈禱,無有不應。」
肩摩袂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堅決不走小門進去。他面對這種情形也不發怒,只說:「出使狗國自然從狗門進入,但出使楚國這樣的大國,不應該走小門吧?」接待人員聽了馬上開大門讓晏嬰進去。到了楚王面前,楚王見到晏嬰這樣短小,不禁問他說:「齊國難道沒人了嗎?只能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人口眾多,怎麼會沒人呢?」楚王又問:「那為何要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任命使節都是看那國國君是否賢德,賢使就會被派到有賢君的國家,不肖使節就會被派到不肖的國家。齊國就屬我最不肖,所以被派來楚國。」這個故事表現出晏嬰人小志高的氣魄,運用他超人的智慧,反擊別人給他的汙辱。典源文章中晏嬰連續使用「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三個意象形容齊國人口眾多,人才...
提升教師的海洋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位扮演的角色功能1. 讓教師可以感受到海洋教育的價值一方面要讓教師理解海洋教育的價值,而且這個價值不應該只是社會性的價值,更應該思考它能夠為學生帶來甚麼價值,也就是在教學互動中為學生帶來的益處。經由這種認識,教師才能肯定自身所從事的工作意義,肯定了海洋教育的意義,才不致以應付了事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任務。2. 讓孩洋教育的推動不影響其他教學時數以不影響教師在其他教育議題或學習領域的教學時數,則必須以融入的方式來進行海洋教育,這個方式有兩個做法:其一,將海洋教育編入教科書中,尤其在國中階段升學導向較為明顯,沒有編入教材,教師...
方昌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麼會犯下這種錯誤呢?陳亮所以提出建議,除非天下有強橫狡猾不守法度的人,或強大的敵人正在迅速發展,否則不應該對天下百姓做出太多的限制。後來「方興未艾」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事態正在蓬勃發展。
釣名欺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仁』字衍。」上文說明「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並不是人之常情,乃是泛言人性,故不應當為「仁人」。 (4) 晻:音ㄢˋ,昏暗的。 (5) 田仲:即陳仲子,田陳古時本為同一姓氏。陳仲子不食兄祿,避居於陵,為人灌園,自食其力。 (6) 史鰌:人名。字子魚,故亦稱為「史魚」。生卒年不詳。春秋時衛國大夫。衛靈公不用蘧伯玉而任彌子瑕,屢諫不聽,史鰌自認未盡職責,臨死遺言停屍在內室而不停放在大廳,終於感動衛靈公。孔子稱讚他:「直哉史魚。」
窮兵極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稟糧不周,二奏交馳,互相非毀,朝廷依違而已。瓚乃築京於薊城以備虞。虞數請瓚,輒稱病不應。虞乃密謀討之,以告東曹掾右北平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虞乃止。 〔注解〕 (1) 瓚:公孫瓚(?∼西元199),字伯珪,東漢遼西令支人。曾令烏桓遠竄塞外,又鎮壓黃巾軍有功。後與袁紹相爭冀州,兵敗自焚而死。瓚,音ㄗㄢˋ。 (2) 紹:袁紹(?∼西元202),字本初,東漢汝陽人。曾起兵討董卓,後據河北,與曹操戰於官渡,大敗,發病而死。 (3) 虞:劉虞(?∼西元193),字伯安,東漢東海郯人。董卓為政時,授大司馬,封容...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