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267 ms
共 5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長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長笛的歷史與發展2 長笛的音域和音區3 長笛的種類與變形4 著名長笛演奏家5 相關條目 長笛的歷史與發展長笛是現代已知的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笛”這種稱呼被古人用來統稱其他所有的管型樂器,包括各種橫笛和豎笛,而並不體現他們之間的差異。石器時代的人們因為不滿足於葦管單調的聲音,所以在野獸的腿骨上打上洞,製造出的就是最原始的笛子——骨笛;現代長笛的祖先,並不同於現在的其他一些笛子。尖頭笛和鳥嘴笛通常被認為是現代長笛真正的祖先,但這兩者本身同長笛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在十七世紀前就已經相當流行的尖頭笛,它本身的前身...
|
逐末捨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
戴望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寧願背負罵名,也要堅持自己的見解。就在左翼文藝大張旗鼓爭辨「國防文學」的時候,他因為對「國防詩歌」的不滿,從維護詩歌藝術品位出發,不惜站到了與左翼對立的位置上。他尖銳地批評了國防詩歌的偏狹、粗糙,認為那些國防詩歌論者「不瞭解藝術之崇高,不知道人性的深邃」,而有些作品「只是一篇分了行、加了勉強的韻腳的淺薄而庸俗的演說詞而已」。因此他還譯了許多高質量的西班牙抗戰謠曲來給中國的詩人們作參照。 著作著有詩集 《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多種,還有《小說戲曲論集》。成名作---〈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
|
後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來的世代。《論語.季氏》:「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
楊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喚(1930年9月7日-1954年3月7日),本名楊森,台灣1950年代重要詩人。 生平本名楊森,民國十九年九月七日生於遼寧省興城縣遼東灣中的菊花島上。民國四十三年三月七日星期日上午八時四十分,為趕看早場電影.《安徒生傳》,闖越台北市中華路的平交道,不幸被火車輾斃,享年不滿二十五歲。1949年隨部隊到台灣,任陸軍上士文書,開始以金馬、楊喚、白鬱為筆名寫現代詩。楊喚的童年生活雖然悲慘[來源請求],卻能跳脫悲情,以文學的熱忱,寫出一首首純真可愛的童詩。他從小喪母,繼母常虐待他,所以他的童年是萎謝的、是悽慘的,因此對童年的嚮...
|
丹大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安東貞美為加強治理蕃務並嚴格監控布農族群,於是於1915年架設通電的電網以包圍住花東的布農族區域,各地駐在所徵招民眾參與無償公投(即義務勞動),並改變農族的生活習慣以及價值觀念,部落族人極為不滿。當時的胡庫胡庫社(位於丹大社東南方的小社)有拉米立岸氏者,參與部落的獵團打獵,沿途獵場時夢不吉,乃中途退出並且返回部落。當他經過某一工寮見羊群時,隨一時歹念偷宰羊隻,被後來返回部落的獵人發現,隨難容於部落。他為了解決個人與部落之間的矛盾,乃集結胡庫胡庫社及附近的小社壯丁於1917年1月8日早晨將日本駐在所的...
|
貪婪無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求無度而不滿足。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四:「內官因有此家產,所以貪婪無厭,姦弊多端。」也作「貪得無厭」。
|
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學校或學術團體的名稱。現行教育制度規定大學至少需擁有三個以上學院,故不滿三個學院的大學,只稱為「學院」。[例]技術學院
|
杜秋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就決心扭轉國內藩鎮割踞的離散形勢,因而採取強制手段,試圖削減節度使的權利。身為節度使的李錡為之大為不滿,依仗手中的兵力,舉兵反叛朝廷,在朝廷大軍的鎮壓下,叛亂很快平息,李錡也在戰亂中被殺。杜秋娘作為罪臣家眷被送入後宮為奴,依據她的專長,讓她仍舊充當歌舞妓。有心的秋娘趁著為唐憲宗表演的機會,再一次賣力地表演了《金縷衣》。唐憲宗李純這時倒正是青春“少年時”,曲中那種熱烈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他。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豔而雅潔,氣韻在眾佳麗中獨高一格,不禁為之心動;況且此曲還是由她親自創作,才情也不一般。不久,杜秋娘被封為秋妃。 秋...
|
王禹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居易,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導。王禹偁為宋代散文理論和新文風奠定了基礎。當初他對五代的浮華文風十分不滿,主張以韓愈和柳宗元為榜樣。他強調古文要「傳道明心」。可是他所指的「道」並非柳開所講的儒家道統之「道」,而是指民生和時弊,而他所謂的「心」只是指自己對政治的見解和內心感受。他還要求文章平易暢達,反對用詞艱澀。因此,他的散文平易近人,風格古雅簡淡,自然明快,藝術性較高,而且處處反映現實和社會,鮮明地體現儒學和注重教化的思想,既能直陳時弊,發表政見,又表達坎坷命途,內容非常充實,緊緊地結合了古文與時政。他稟承了韓愈、柳宗元...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