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連篇累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是到了後來,禮教漸漸衰落,為文不再注重道理,只知計較字詞的運用,內容也不外乎是形容風花雪月。李諤認為這種風氣對社會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應該立即矯正。文中用「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等句,說明六朝以來的文學,每每篇幅冗長,但內容卻很空洞,題材多屬詠物,文章盡是詞藻的堆砌而已。「連篇累牘」這句成語就用來形容文章篇幅冗長。
|
高朋滿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自己是個無知的童子,何等的榮幸,也能參與這樣的盛會。後來「高朋滿座」被用來形容賓客眾多。成語也有人認為本於《魏書.卷七一.夏侯道遷列傳》:「國秩歲入三千餘匹,專供酒饌,不營家產。每誦孔融詩曰:『坐上客恆滿,樽中酒不空』,餘非吾事也。」錄供參考。
|
困獸猶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述吳、楚二國對峙於柏舉,吳國的夫㮣王進攻楚軍,大敗楚軍。繼續追趕楚軍至清發時,打算再發動攻擊。夫㮣王認為受困的野獸尚且還要搏鬥,何況是人?如果楚軍覺悟既然不能免於死而一起奮戰,屆時必然會打敗吳國。因此,不妨讓先渡河的人感覺可以逃脫,跟隨在後面的人因羨慕他們,也會沒有了鬥志,所以要等楚軍渡河至一半時,才發動攻擊。果然,又再次打敗了楚軍。此處《左傳》原文也用到「困獸猶鬥」一語。後來「困獸猶鬥」被用來比喻身處絕境,仍然奮力抵抗。
|
積非成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期累積的謬誤,反被誤認為是正確的。如:「許多錯字積非成是,反倒正字都不認識了!」
|
氣象萬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縣西門上,高三層,下臨洞庭湖,風景極佳,宋朝名臣范仲淹就曾應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邀作〈岳陽樓記〉。他認為巴陵郡最美的景致是洞庭湖,它連接遠處山巒,容納長江水流,使得水勢盛大壯闊,湖面寬廣無際,並以「氣象萬千」一語形容洞庭湖那早晚陰晴多變的壯觀景象。後來「氣象萬千」被用來形容景象千變萬化,極為壯觀。
|
啼笑皆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情緒複雜,不知是該難過還是該發笑。[例]妹妹用了半條口紅塗了個大花臉,還自認為很漂亮,讓媽媽啼笑皆非。
|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馮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
開源節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的思想家荀子,在他的著作中陳述如何富國強兵的理念。他認為,君主如果不愛護人民、好大喜功、賞罰不分,會因此招致民怨,而使國家衰亡。因此,基層民眾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們富有,國家就會富強。看似不重要的鄉野郊區,其實是國家財力的根本;而看似重要穀倉的儲量,卻不過只是枝微末節而已。所以,百姓能得天時,按照正常的時節從事耕作,是國家物資的主要來源;按照收入等級來徵收賦稅,納入國庫以資利用,則是國家財貨的流通方式。所以英明的君主必須謹慎地維持這方面的和諧安定,節省不必要的支出,盡量開發其他財源,並時時考量調整各項收支,這樣天下就會富足,君主也不用為財政問題而煩惱了。後來「開源節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
|
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認為羞辱。[例]不恥下問
|
大發雷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盟,大怒,想即刻出兵征討。當時他的手下有一大將陸遜,熟知兵法,富雄才大略,頗得孫權的賞識與信賴。他認為此時出兵大為不妥,故上書勸諫說:「公孫淵仗恃自己佔有險要之地,便斗膽拘留本國使節,也不納獻以示忠誠,這樣的行為確實可恨,才會使您在盛怒之下,完全忘了危險,不顧一切地想出兵征討。然而,當天下紛擾如雲,您在詭譎多變的局勢當中,都還能把持英明的心智,先後擊敗曹操、劉備、關羽等當代豪傑,今日卻因一點小事就發起這樣大的脾氣,犯了可能深陷危機的大忌,要知四周的強敵都在伺機而動。這種輕率的舉動,實在令人疑惑。況且您向來有四海之志,何必為區區的公孫淵妨礙大業,只要按部就班,所戰皆捷,難道小小的公孫淵會不自動...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