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瓦濟蘭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瓦濟蘭全名為史瓦濟蘭王國(Kingdom of Swaziland),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幾乎為南非共和國所環繞,僅剩東部與莫三比克接壤;面積一七、三六四平方公里,約為臺灣的一半;呈橢圓形狀,南北一九三公里、東西一四五公里;百分之七十為草原,可耕地面積僅百分之八而已。該國人口在一九九一年七月之統計為八五九、三三六人,多為黑人(百分之九十七);識字率約在五成五(男百分之五十七、女百分之五十四)。勞動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一從事自給自足的農業,另有約百分之二十一受僱於南非。在經濟上史瓦濟蘭是以農業為主,輕工業為鋪,依賴南非頗深,據統計,該國有百分之九十二之進口物資來自南非,而出口貨物則有百分之四...
徵兵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兵制。指軍隊兵員由全國役男所徵調的兵制。相對於募兵制而言,實施徵兵制度的國家中,入伍服役是一種公民義務。
共審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參預實際審判的制度
納粹教育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納粹教育制度,是指德國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簡稱國社黨或納粹黨,Nazi)主政期間,所施行的教育制度。(參見「國家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利比亞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群眾國(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位於非洲北部,號稱「沙漠國」。北瀕地中海,東邊與埃及為鄰,西邊與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兩國為鄰,南邊與查德及尼日為鄰,面積一百七十七萬平方公里。利比亞歷經阿拉伯、土耳其、義大利的占領,直到一九五一年才宣告獨立,首都為的黎波里(Tripoli)。
  利比亞人口約四百九十二萬人(1993),主要是阿拉伯人與柏柏人(Berber)。國語是阿拉伯語,英語與義大利語亦可通行。回教是利比亞的國教,大部分人信奉回教的遜尼派(Sunnis),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和猶太教。...
馬利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利共和國(Republic of Mali)位於非洲西北部內陸,由於全年氣溫偏高,故有「赤道火國」之稱。北鄰阿爾及利亞,東鄰尼日,西鄰茅利塔尼亞,南邊與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幾內亞共和國與塞內加爾等國為鄰,面積一百二十四萬平方公里。一九六○年九月脫離法國統治而獨立,首都為巴馬科(Bamako)。
  馬利人口約八百九十萬人(1992),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為回教徒,其餘為傳統信仰與基督教。法語為官方語言,班布拉語(Bambara)亦廣受運用,其他尚有西鬧語(Senoufo)、薩拉庫語(Sarakole)、多貢語(Dogon)、土累語(Tuareg)與阿拉伯語。一九九○年時,十五歲...
阿爾巴尼亞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Republic of Albania)位於東南歐,是巴爾幹半島西南部的一個小國,介於希臘與南斯拉夫之間,面積約二萬八千七百四十八平方公里,人口約有三百三十六萬餘人(1992),其中百分之九十八為阿爾巴尼亞族,官方語言為阿爾巴尼亞語。
  阿爾巴尼亞地區文化發展甚早,西元前十一至五世紀即有教育設施的出現。十五世紀奧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入侵,惟該地區仍保有傳統教育。在中世紀,阿爾巴尼亞已有學校設立,其教育內容皆屬宗教性質,而以基督教及回教為主,教學語為拉丁語、希臘語及阿拉伯語。至十七世紀始有阿爾巴尼亞語學校。十九世紀開始出現非宗教學校。一九一二...
波札那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札那共和國(Republic of Botswana)位於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南和東南與南非(South Africa)接壤,西和北與納米比亞(Namibia)為鄰,東和東北與辛巴威(Zimbabwe)相連,北與尚比亞(Zambia)交界,面積六十萬零三百七十平方公里,約為臺灣之十六倍。該國原為英國殖民地,一九六六年九月三十日獨立。獨立之初常被稱為非洲二十五個窮國之一,人民以牧牛、自給農業為主,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八十之多,可是糧食仍不足五成,產值也僅有全國生產毛額之百分之三而已。所幸自一九七○年代以來,該國之礦產(尤其是鑽石)大幅增加,帶動經濟以平均每年百分之十二.九之速度快速成長。一九九...
負債交換自然資源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負債交換自然資源制度是一種藉由替開發中國家償還對外負債為交換條件,來解決自然資源瀕臨過度開發的問題。就銀行的立場,並無讓負債國去保護自然資源的誘因,但他卻很明白要收回這些借款的機率微乎其微,基於銀行收入與考量到負債國償債意願,銀行相當願意接受其他償債方法,故在環保意識抬頭,全球生態保育面臨重大考驗時,遂有一些民間的環保組織與負債國及銀行間協議,環保組織負責償還負債,而負債國必須以保護自然資源的相關活動(如熱帶雨林得保護)作為報償。例如在1987年6月美國的環保組織以10萬美元替波利維亞償還65萬美元的外債,而波國必須遵守一項有關環境保護與區域發展兼顧的協約以為報償工具,協約中選定一塊3.7...
幾內亞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內亞共和國(Republic of Guinea)為位於非洲西部的國家,西臨大西洋,北、東與幾內亞比索、塞內加爾、馬利等國接壤,東南與象牙海岸交界,南與賴比瑞亞、獅子山相連,面積二十四萬五千八百六十平方公里,約為臺灣之七倍。幾內亞人口截至一九九一年七月底為七百四十五萬餘人,由三個大族(Fulani、Malinke、Susu)和十五個部落所組成,語言有八種之多。由於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於一九五八年十月二日獲得獨立,遂以法語為官方語言。全國勞動人口中約有百分之八十從事自給自足的農業,一九九二年的每人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僅有四百四十美元,為國際上公認的窮國之一。
  幾內亞在一九八四年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