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偏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王朝失去中原地區而偏處於部分領土,稱為「偏安」。《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
|
誠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真誠懇切的心意。《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三國演義》第六八回:「於是操疑植乖巧,誠心不及丕也。」
|
不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恰當、不合宜。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紅樓夢》第一五回:「但吾輩後生甚不宜鍾溺,鍾溺則未免荒失學業。」
|
舉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或動作。《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因見這般舉動,心裡敬他。」
|
臥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隱居而未顯達的曠世奇才。《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嵇康,臥龍也,不可起。」
|
集思廣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思廣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
清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雅高潔。漢.王充《論衡.定賢》:「鴻卓之義,發于顛沛之朝;清高之行,顯于衰亂之世。」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五:「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
性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性行為。《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文選.張衡.思玄賦》:「旌性行以製珮兮,佩夜光與瓊枝。」
|
開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開展、不閉塞。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
夔州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爲魚復縣,是我國早期所建縣邑之一,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唐貞觀二十三年(西元六四九年),爲旌表諸葛亮「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奪」的忠君愛國思想而改名奉節縣沿用至今。歷史上許多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蘇軾、陸遊、劉禹錫等都在上留下許多的詩篇,因此奉節又享有「詩城」的美譽。據地方誌所載,奉節城址曾先後五遷,大致不出今奉節與夔門之間的沿江兩岸,包括今白帝城在內。今址爲宋代所遷,以後再無變動。其城依山面江,周長六里,原有五座城門,並各有題額,東門爲「瞿塘天險」、西門爲「全蜀咽喉」、 大南門爲「縱目」、小南門爲「觀瀾」、北門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