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09 ms
共 7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種瓜得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的是瓜,收成的當然是瓜。比喻造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假如種瓜得瓜,種荳得荳,種是因,得是果。」
|
衣豐食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豐衣足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豐衣足食,是生活富裕,不虞匱乏的意思。一般人在生活上,莫不以豐衣足食為生活目標,但齊己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所以對生活上的要求,自然是清心寡欲而與世俗之人不同。齊己在〈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詩中,即期許小師父在參禪禮佛的過程中,主要是開啟潛藏於內心的佛性,以體悟人生。為了求並體現這種體悟,齊己提示小師父應放棄外在豐衣足食的追求,方能有所成就。後來「豐衣足食」就一直沿用下來,用以形容生活富裕。
|
念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誦讀宗教上的經文。宋.周紫芝《竹坡詩話》:「不須念經也做得一個和尚。」《水滸傳》第四回:「員外放心,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經誦咒,辦道參襌。」
|
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講經修法的地方。唐.柳宗元〈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序〉:「佛法至於衡山及津大師,始修起律教,由其壇場而出者,為得正法。」《紅樓夢》第六九回:「兩邊搭棚,安壇場,做佛事。」
|
耳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覺不靈敏。《景德傳燈錄.卷八.福谿和尚》:「僧云:『師意如何?』師云:『山僧耳背。』」
|
消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享用。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量妾身怎生消受的陛下恩寵!」《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你新年新歲,也該把菩薩面前香燭點勤些!阿彌陀佛!受了十方的錢鈔,也要消受。」
|
摩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手撫摩頭頂,表示喜愛或情意懇切。釋迦牟尼佛以大法囑付摩訶薩時,用右手摩其頂,故後世佛教授戒時,也摩受戒者的頂,傳為定式。唐.張南史〈秋夜聞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詩:「禪師幾度曾摩頂,高士何年更發心。」《水滸傳》第四回:「監寺引上法座前,長老用手與他摩頂受記。」
|
腦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腦髓。《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惡和尚比定中心,知道是腦子的所在,一劈出了,恰好腦漿迸出,趕熱好喫。」也稱為「腦汁」、「腦子」、「腦液」。
|
擺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表示自己闊綽富有。帶有嘲諷的意味。《官場現形記》第一一回:「和尚沒趣,只好仍舊坐了馬車回來。見了妹子,還有擺闊。」《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再說秦鳳梧本來是個大冤桶,化錢擺闊,什麼人都不如他。」
|
泥牛下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西元1912年於韓國伽耶山海印寺發現之版本。在《祖堂集》卷六記載了一段小故事,洞山良价禪問漳州龍山和尚:「和尚你是領悟了什麼道理,所以能住在這座山裡面?」龍山和尚回答:「我看見了兩頭泥做的牛互相爭鬥,跌入海中,直到如今全無消息。」佛家之中,以「泥牛」比喻人的思慮。一個人的內心在未開悟之前,想法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不只現在的想法和過去的想法矛盾,內在的想法和外在的想法矛盾,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也是充滿了衝突和比較,就像兩頭牛在互相爭鬥,無法解脫,然而泥塑的牛一旦掉入水中,馬上就會融化了;同樣的,一個人如果悟得智慧,開悟見性,原本心中的固執和主觀意識,也會馬上消失無蹤。洞山良价禪師問潭州龍山和尚如何...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