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柔茹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所定立者,可亡也。饕貪而無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喜淫刑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淺薄而易見,漏泄而無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語者,可亡也。 〔注解〕 (1) 緩心:凡事遲緩。 (2) 柔茹:柔懦、軟弱。
髮上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忼慨,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參考資料〕 《莊子.盜跖》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丘非邪?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倖於封侯富貴者也。子之罪大極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餔之膳!』」
膜外概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膜,人身體的膈膜,比喻身體。膜外概置指除一己之外,皆置之不顧。明.張爾岐〈辨志〉:「耽口體之養,徇耳目之娛,膜外概置,不通疴癢者,則七尺之人。」
不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管、不顧。唐.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詞:「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Janis-Mann衝突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視風險,繼續固守原有的作法。2. 無衝突的改變:作決定者毫無考慮的接受任何顯著或流行的行動可線,而不顧及成本及風險。3. 防禦性的逃避:作決定者逃避衝突,拖延決定,推諉作決定的責任,自編一廂情願的合理化理由,低估不利的後果,選擇性地忽略矯正性回饋訊息。4. 過度警戒:作決定者慌慌張張的急於找出解決方式,在不同的備選方案間躊躇猶豫,然後衝動地抓住一個匆忙構想出的決定以求立即抒解壓力。作決定者情緒亢奮、反覆思考,他的認知基模只能產生很簡單的想法並縮小短程記憶的幅度,因而忽略對備選方案及其可能後果做全面檢視。5. 警戒:作決...
本位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論在任何情況,皆以一己所知所學的事物與工作權益為前提,不顧整體利益,強調其偏私之見。
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可能發生的危難。三國魏.鍾會〈移蜀將吏士民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返,大兵一放,玉石俱碎。」《紅樓夢》第四五回:「探春道:『你雖不會作,也不要你作,你只監察著我們裡頭有偷安怠惰的,該怎麼樣罰他就是了。』」
蹈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不分皁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分黑白。比喻人不能辨別是非情由,只憑一時衝動魯莽做事。「皁」文獻異文作「皂」。《詩經.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忘」句下漢.鄭玄.箋:「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於王也。」《西遊記》第一四回:「你怎麼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也作「不分青紅皁白」、「不顧青紅皁白」、「不管青紅皁白」、「不管皁白」、「不知皁白」、「不問青紅白皁」、「不問青紅皁白」、「皁白不分」。
茅廬三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顧茅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末年天下紛亂,打著「復興漢室」名號起兵的劉備,在屯田新野時,從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是個能人,於是前去拜訪,一連去了三次,才見到人。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提到了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劉備不顧身分,一連三次專程拜訪的誠心,終於感動諸葛亮答應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後來「三顧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